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微信朋友圈的传播伦理问题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绪论第11-20页
    一、研究背景第11-12页
    二、研究意义第12-13页
        (一) 现实意义第12-13页
        (二) 理论意义第13页
    三、研究综述第13-18页
        (一) 国内研究综述第13-16页
        (二) 国外研究综述第16-17页
        (三) 文献述评第17-18页
    四、研究的创新与不足第18-20页
        (一)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第18页
        (二) 论文的不足之处第18-20页
第一章 微信朋友圈传播伦理概述第20-26页
    第一节 微信朋友圈传播伦理的理论基础第20-23页
        一、微信朋友圈传播伦理概念的界定第20-21页
        二、微信朋友圈传播伦理的基本原则第21-23页
    第二节 微信朋友圈传播中涉及的伦理关系第23-26页
        一、人与自身的伦理关系第23-24页
        二、个人与他人的伦理关系第24-25页
        三、个人与社会的伦理关系第25-26页
第二章 微信朋友圈传播伦理失范的主要表现第26-37页
    第一节 信息传播中的伦理失范第27-30页
        一、网络谣言制造恐慌第27-28页
        二、诱导分享绑架道德第28-29页
        三、色情暴力污染空间第29-30页
    第二节 营销宣传中的伦理失范第30-34页
        一、微商营销 “宰熟”盛行第30-32页
        二、积赞行为 虚假造势第32-33页
        三、微信拉选有违公正第33-34页
    第三节 人际交往中的伦理失范第34-37页
        一、泄露隐私侵犯权益第34页
        二、过度呈现迷失自我第34-35页
        三、价值扭曲误导民众第35-37页
第三章 微信朋友圈传播伦理失范的原因探析第37-45页
    第一节 传播主体层面第37-38页
        一、传播主体的身份复杂多元第37-38页
        二、传播主体的自律意识薄弱第38页
    第二节 受众意识层面第38-40页
        一、从众心理与群体极化倾向第39-40页
        二、认知偏差与道德选择失衡第40页
    第三节 平台运营层面第40-42页
        一、信息把关的功能弱化第41-42页
        二、商业价值的过度开发第42页
    第四节 制度管理层面第42-45页
        一、网络信息传播伦理规范不健全第42-43页
        二、网络信息传播法制规范不完善第43-45页
第四章 微信朋友圈传播伦理体系的建构第45-56页
    第一节 微信朋友圈传播伦理体系建设的必要性第45-47页
        一、优化微信平台,增加用户体验的必要条件第45-46页
        二、规范个人行为,提高媒介素养的重要途径第46页
        三、改善网络环境,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第46-47页
    第二节 微信朋友圈传播的伦理要求第47-49页
        一、信息真实与信息有效相统一第47页
        二、言论自由与言论责任相结合第47-48页
        三、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协调第48页
        四、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相区分第48-49页
    第三节 微信朋友圈传播伦理体系建设的现实途径第49-56页
        一、强化传播主体的自律意识第49-50页
        二、提高受众的媒介素养第50-51页
        三、完善平台的自律机制第51-53页
        四、整合监管的“软硬”措施第53-56页
结语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1页
附录第61-63页
致谢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美国主流媒体网站构建的中国形象研究
下一篇:记忆的保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际传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