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园林规划与建设论文--各种类型园林论文

城市公园景观提升改造设计研究--以桐城西郊公园为例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1 文献综述第13-28页
    1.1 城市公园的概念第13-14页
        1.1.1 城市公园的特点第13页
        1.1.2 城市公园的功能第13-14页
    1.2 公园的改造第14页
    1.3 公园的改造类型第14页
        1.3.1 局部的有机更新第14页
        1.3.2 全面的改造第14页
        1.3.3 恢复改造第14页
    1.4 城市景观系统优化第14-18页
        1.4.1 城市景观系统的特性第14-15页
        1.4.2 城市景观系统优化的方法第15-18页
    1.5 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公园中的运用第18-19页
        1.5.1 海绵城市的基本内涵第18页
        1.5.2 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公园中的运用第18-19页
    1.6 相关研究概述第19-28页
        1.6.1 国内外城市公园景观提升改造设计研究概述第19-22页
        1.6.2 国内城市公园景观提升改造设计优秀实践案例第22-27页
        1.6.3 经验启示第27-28页
2 引言第28-32页
    2.1 研究背景第28页
    2.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8-29页
        2.2.1 研究目的第28页
        2.2.2 研究意义第28-29页
    2.3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29-31页
        2.3.1 研究内容第29页
        2.3.2 研究方法第29-31页
    2.4 技术路线第31-32页
3 现阶段我国城市公园景观提升改造中面临的挑战第32-34页
    3.1 城市公园景观系统的脱节第32页
    3.2 城市公园景观艺术美的缺乏第32页
    3.3 城市公园景观小品特色的缺失第32-33页
    3.4 城市公园植物造景的缺陷第33页
    3.5 城市公园景观提升改造的必要性第33-34页
4 城市公园景观提升改造设计策略第34-42页
    4.1 提升改造设计总体思路第34页
    4.2 城市公园景观系统要素分析方法第34-35页
        4.2.1 “空间型”城市公园景观系统分析第34-35页
        4.2.2 “实体型”城市公园景观系统分析第35页
    4.3 城市公园景观系统的提升第35-36页
        4.3.1 微观层面第35页
        4.3.2 中观层面第35-36页
        4.3.3 宏观层面第36页
        4.3.4 城市公园景观系统的整体效果第36页
    4.4 城市公园景观系统提升的方法第36-38页
        4.4.1 景观流线的提升第36-37页
        4.4.2 空间区域的提升第37-38页
    4.5 专项设计第38-42页
        4.5.1 植物景观的提升第38-40页
        4.5.2 海绵城市专项第40页
        4.5.3 标识系统的提升第40页
        4.5.4 绿道专项第40-41页
        4.5.5 座椅提升第41页
        4.5.6 灯具提升第41页
        4.5.7 环卫系统提升第41-42页
5 案例实践——安徽省桐城市西郊公园提升改造设计第42-79页
    5.1 案例概况第42-46页
        5.1.1 城市概况第42-44页
        5.1.2 项目回顾第44-45页
        5.1.3 上位规划解析第45-46页
    5.2 现状总体分析第46-49页
        5.2.1 绿化景观分析第46-47页
        5.2.2 空间结构分析第47页
        5.2.3 园路铺装分析第47-48页
        5.2.4 公园小品现状分析第48-49页
    5.3 设计理念第49-51页
        5.3.1 设计思路第49-50页
        5.3.2 设计原则第50页
        5.3.3 设计目标第50页
        5.3.4 改造手法第50-51页
    5.4 专项设计和景观提升策略第51-79页
        5.4.1 景观系统重塑第51-54页
        5.4.2 空间区域提升第54-68页
        5.4.3 专项设计第68-79页
6 结论与讨论第79-80页
    6.1 结论第79页
    6.2 讨论第79-80页
参考文献第80-82页
个人简介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华东地区历史博物馆外环境研究
下一篇:基于协同理论的城市公园绿地空间格局生成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