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研究内容及思路 | 第11-14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2.2 研究思路 | 第12-14页 |
1.3 研究方法及框架 | 第14-15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3.2 研究框架 | 第14-15页 |
1.4 特色和创新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研究文献综述 | 第16-27页 |
2.1 关于企业多元化经营 | 第16-18页 |
2.2 关于财务风险 | 第18-19页 |
2.3 多元化经营与财务风险 | 第19-22页 |
2.3.1 资产组合理论 | 第19-20页 |
2.3.2 代理理论以及自由现金流量假说 | 第20-21页 |
2.3.3 多元化经营与非效率投资 | 第21页 |
2.3.4 多元化经营与债务筹资 | 第21-22页 |
2.4 多元化经营与负债融资 | 第22-26页 |
2.4.1 多元化经营与负债程度 | 第22-24页 |
2.4.2 多元化经营与负债期限结构 | 第24-25页 |
2.4.3 多元化经营与债务期限匹配 | 第25-26页 |
2.5 文献评论与本文的研究空间 | 第26-27页 |
第三章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第27-32页 |
3.1 多元化程度对财务风险的影响 | 第27-28页 |
3.2 多元化程度对负债程度的影响 | 第28-29页 |
3.3 企业多元化程度对债务期限结构的影响 | 第29-30页 |
3.4 企业多元化经营对“短借长投”的影响 | 第30-32页 |
第四章 研究方案设计 | 第32-45页 |
4.1 多元化程度的度量 | 第32-34页 |
4.2 财务风险的度量 | 第34-35页 |
4.3 负债融资的度量 | 第35-37页 |
4.3.1 负债程度的度量 | 第35页 |
4.3.2 负债期限结构的度量 | 第35-36页 |
4.3.3 “短借长投”的度量 | 第36-37页 |
4.4 多元化程度影响财务风险的检验模型及相关变量 | 第37-39页 |
4.5 多元化程度影响负债程度的检验模型及相关变量 | 第39-40页 |
4.6 多元化程度影响负债期限结构的检验模型及相关变量 | 第40-41页 |
4.7 多元化程度影响“短借长投”的检验模型及相关变量 | 第41-42页 |
4.8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 第42-45页 |
第五章 实证检验过程与结果 | 第45-57页 |
5.1 多元化影响财务风险模型的实证检验结果 | 第45-48页 |
5.1.1 描述性统计 | 第45-46页 |
5.1.2 相关性分析 | 第46-47页 |
5.1.3 回归模型分析 | 第47-48页 |
5.2 多元化影响负债程度模型的实证检验结果 | 第48-51页 |
5.2.1 描述性统计 | 第48-49页 |
5.2.2 相关性分析 | 第49-50页 |
5.2.3 回归模型分析 | 第50-51页 |
5.3 多元化影响债务期限结构模型的实证检验结果 | 第51-53页 |
5.3.1 描述性统计 | 第51页 |
5.3.2 相关性分析 | 第51-52页 |
5.3.3 回归模型分析 | 第52-53页 |
5.4 多元化影响“短借长投”模型的实证检验结果 | 第53-56页 |
5.4.1 描述性统计 | 第53-54页 |
5.4.2 相关性分析 | 第54-55页 |
5.4.3 回归模型分析 | 第55-56页 |
5.5 实证结论总结 | 第56-57页 |
第六章 实证检验结果解释 | 第57-62页 |
6.1 多元化为什么会增大财务风险 | 第57-59页 |
6.2 多元化经营如何影响企业负债融资 | 第59-62页 |
6.2.1 多元化经营影响企业负债程度的原因 | 第59-60页 |
6.2.2 多元化经营影响债务期限结构的原因 | 第60-62页 |
第七章 启示与建议 | 第62-67页 |
7.1 研究启示 | 第62-63页 |
7.2 政策建议 | 第63-67页 |
7.2.1 对企业经营的建议 | 第63-65页 |
7.2.2 对政府和监管部门的建议 | 第65-67页 |
研究结论与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 第67-69页 |
研究结论 | 第67-68页 |
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