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其他道路运输工具论文--其他论文

越野车全地形主动液压互联悬架系统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7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与发展现状第12-15页
        1.2.1 HIS研究与发展现状第12-13页
        1.2.2 主动悬架研究与发展现状第13-15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第15-17页
第2章 整车与主动HIS联合建模第17-30页
    2.1 七自由度车辆模型第17-19页
    2.2 可调车高式HIS与整车参数匹配设计第19-23页
        2.2.1 HIS参数匹配的思路与目标第19-20页
        2.2.2 HIS液压缸参数的匹配设计第20-21页
        2.2.3 可调车高式HIS参数的匹配设计第21-23页
    2.3 主动HIS与整车耦合模型第23-29页
        2.3.1 主动HIS液压系统AMEsim模型第23-26页
        2.3.2 不同车高模式蓄能器的切换方式第26-28页
        2.3.3 HIS与整车联合仿真模型第28-29页
    2.4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3章 主动HIS车身高度控制研究第30-58页
    3.1 基于模糊控制的车身高度调节第31-37页
        3.1.1 模糊控制的介绍第31-32页
        3.1.2 二维模糊控制器的量化参数设计第32-33页
        3.1.3 车身高度调节模糊控制器设计第33-35页
        3.1.4 基于模糊控制的车身高度调节仿真分析第35-37页
    3.2 基于模糊滑模控制的车身高度调节第37-45页
        3.2.1 滑模控制的介绍第37-39页
        3.2.2 车身高度调节模糊滑模控制器设计第39-43页
        3.2.3 基于模糊滑模控制的车身高度调节仿真分析第43-45页
    3.3 一种改进的模糊滑模控制器第45-53页
        3.3.1 变论域模糊控制的思想第45-46页
        3.3.2 衰减抖振的模糊滑模控制第46-47页
        3.3.3 基于改进的模糊滑模控制的车高调节仿真分析第47-50页
        3.3.4 三种控制方法的车高控制性能对比第50-51页
        3.3.5 驻车状态的连续车高调节仿真第51-53页
    3.4 路面干扰下的车身高度调节第53-57页
        3.4.1 四轮路谱的设计第53-54页
        3.4.2 不同路况下的车身高度调节仿真分析第54-57页
    3.5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4章 主动HIS侧倾调节系统研究第58-75页
    4.1 车辆侧倾受力分析第58-62页
        4.1.1 车辆转弯侧倾受力分析第58-61页
        4.1.2 车辆静态侧倾受力分析第61-62页
    4.2 侧倾调节控制策略与仿真分析第62-70页
        4.2.1 侧倾调节控制策略第62-63页
        4.2.2 车辆转弯主动抗侧倾仿真分析第63-67页
        4.2.3 过单边桥的车辆侧倾调节仿真分析第67-70页
    4.3 侧倾调节模式的综合策略第70-74页
        4.3.1 侧倾调节模式的预警启动策略第70-71页
        4.3.2 侧倾调节结束后恢复初始状态的策略第71-74页
    4.4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第5章 越野车全地形悬架系统综合策略研究第75-92页
    5.1 不同车身高度模式的切换策略第76-82页
        5.1.1 不同车身高度模式切换的整体逻辑第76页
        5.1.2 车身高度模式切换参数第76-79页
        5.1.3 车身高度的锁定策略第79-81页
        5.1.4 车身高度模式切换综合逻辑策略第81-82页
    5.2 车辆前后轴的高度调节策略第82-85页
        5.2.1 前后轴高度控制与仿真第82-84页
        5.2.2 前后轴高度调节逻辑策略第84-85页
    5.3 综合策略模型与全地形工况仿真实验第85-91页
        5.3.1 综合策略Simulink模型第85-87页
        5.3.2 综合工况仿真实验第87-91页
    5.4 本章小结第91-92页
总结与展望第92-94页
    1.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第92-93页
    2.研究的不足和展望第93-94页
参考文献第94-97页
致谢第97-98页
附录A 全地形悬架系统综合策略Stateflow图第98页

论文共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时域传递路径分析的车内声声品质评价分析研究
下一篇:电动汽车车身骨架结构复合材料连接设计及工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