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微生物生物化学论文

基于LC-MS的白色链霉菌代谢物差异分析及其应用研究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缩略语表第11-12页
第一章第12-27页
    1 链霉菌研究进展第12-14页
        1.1 链霉菌简介第12页
        1.2 白色链霉菌及其在生物工程中的应用第12-14页
            1.2.1 白色链霉菌简介第13页
            1.2.2 模式菌株白色链霉菌的异源表达第13-14页
    2 链霉菌的次级代谢产物简介第14-19页
        2.1 聚酮类化合物第15-16页
        2.2 核糖体合成的寡肽类和氨基糖苷类化合物第16-17页
        2.3 非核糖体多肽类化合物第17-19页
            2.3.1 非核糖体多肽化合物SF2768简介第17-18页
            2.3.2 异腈化合物SF2768研究进展第18-19页
    3 代谢组学研究概述第19-22页
        3.1 代谢组概念第19页
        3.2 代谢组学研究的技术手段第19-21页
            3.2.1 质谱第19-20页
            3.2.2 核磁共振第20-21页
        3.3 代谢物的检测和鉴定第21-22页
            3.3.1 代谢物的检测第21-22页
            3.3.2 代谢物的鉴定第22页
    4 代谢组学在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第22-25页
        4.1 代谢组学在微生物表型分类中的应用第23页
        4.2 代谢组学在微生物代谢途径研究中的应用第23页
        4.3 代谢组学在微生物基因功能分析中的应用第23-25页
            4.3.1 代谢谱用于分析生物合成基因簇功能第24页
            4.3.2 代谢组用于分析表观沉默型突变株第24-25页
    5 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第25-27页
        5.1 选题依据第25页
        5.2 研究内容第25-27页
第二章 白色链霉菌代谢物质谱数据库的构建第27-41页
    1 引言第27页
    2 材料和方法第27-31页
        2.1 实验材料第27-29页
            2.1.1 菌种第27页
            2.1.2 培养基第27-28页
            2.1.3 试剂及仪器第28-29页
        2.2 实验方法第29-30页
            2.2.1 样品准备与前处理第29-30页
            2.2.2 数据采集第30页
            2.2.3 代谢物的定性分析第30页
        2.3 实验设计第30-31页
    3 结果与讨论第31-40页
        3.1 方法优化第31-33页
            3.1.1 菌体培养基及培养方式的选择第31-32页
            3.1.2 样品前处理第32页
            3.1.3 数据采集方法第32-33页
        3.2 二级质谱数据的采集与初步处理第33-35页
        3.3 代谢物的鉴定和注释第35-40页
            3.3.1 氨基酸的鉴别第35页
            3.3.2 醇类代谢物的鉴别第35-36页
            3.3.3 酸类物质的鉴定第36-40页
    4 小结第40-41页
第三章 SF2768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功能分析第41-59页
    1 引言第41-42页
    2 材料和方法第42-45页
        2.1 实验材料第42-43页
            2.1.1 菌种第42-43页
            2.1.2 培养基第43页
            2.1.3 试剂及仪器第43页
        2.2 实验方法第43-44页
            2.2.1 样品准备与前处理方法第43页
            2.2.2 LC-MS检测及数据分析方法第43页
            2.2.3 代谢差异分析方法第43-44页
        2.3 实验设计第44-45页
    3 实验结果第45-58页
        3.1 野生菌株与异源表达菌株代谢差异分析第45-50页
            3.1.1 生物活性测试第45-46页
            3.1.2 总离子流图(TIC)比较第46-47页
            3.1.3 内标物提取离子流(EIC)及其定量第47页
            3.1.4 统计学分析第47-48页
            3.1.5 代谢物差异分析第48-50页
        3.2 SF2768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功能分析第50-58页
            3.2.1 S.albus::pZMY13C与ΔsfaA代谢差异分析第50-53页
            3.2.2 多组比较(MetaXCMSjob)代谢分析第53-55页
            3.2.3 添加验证第55-57页
            3.2.4 关键代谢差异物的代谢路径第57-58页
    4 小结第58-59页
第四章 模式菌株与异源表达菌株代谢差异扫描第59-66页
    1 引言第59-60页
    2 材料和方法第60-61页
        2.1 实验材料第60页
            2.1.1 菌种第60页
            2.1.2 培养基第60页
            2.1.3 试剂及仪器第60页
        2.2 实验方法第60-61页
            2.2.1 菌体培养与样品前处理方法第60页
            2.2.2 LC-MS检测及数据分析方法第60页
            2.2.3 代谢差异分析方法第60-61页
        2.3 实验设计第61页
    3 结果与讨论第61-65页
        3.1 异源表达菌株目标产物的质谱扫描第61-62页
        3.2 S.albus与S.albus::pZAY10A3的代谢差异第62-63页
        3.3 S.albus与S.albus::pZAY23F11的代谢差异第63-65页
    4 小结第65-66页
总结与展望第66-68页
    1 总结第66-67页
    2 展望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8页
附表第78-85页
致谢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氮掺杂与C3N4改性的TiO2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降解废水中的应用
下一篇:亚磷酸酯化合物参与的C-C/C-N键构建反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