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我对于毕业设计的认知 | 第11-16页 |
一、我对于影像创作的认识 | 第11-13页 |
二、我对影像内容的认知 | 第13-15页 |
三、关于我的毕业设计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拍摄内容的选择 | 第16-25页 |
第一节 在文学作品中的找寻 | 第16页 |
第二节 选择《红楼梦》的原因 | 第16-18页 |
一、架空的时代背景 | 第16-17页 |
二、数量上的合适 | 第17页 |
三、内容上的一致 | 第17页 |
四、小结 | 第17-18页 |
第三节 对《金陵十二钗——正册》中人物形象的深入了解 | 第18-25页 |
一、深入了解《金陵十二钗——正册》 | 第18-22页 |
二、构建自己的《红楼梦》 | 第22页 |
三、十二钗人物设计综述 | 第22-25页 |
第三章 为什么要用湿版拍摄 | 第25-30页 |
第一节 古片用古法 | 第25页 |
第二节 为影像寻找合适的“古装” | 第25-30页 |
一、彩色胶片 | 第25-26页 |
二、干板法 | 第26页 |
三、达盖尔法 | 第26-28页 |
四、湿版法 | 第28-30页 |
第四章 湿版的价值 | 第30-38页 |
第一节 从历史走来的湿版法 | 第30-31页 |
第二节 自带高贵气场的湿版法 | 第31-33页 |
第三节 影于实像为梦 | 第33-35页 |
第四节 湿版的材料价值 | 第35-36页 |
第五节 湿版作为一种传统手工艺价值 | 第36页 |
第六节 小结 | 第36-38页 |
第五章 如何制作影像 | 第38-67页 |
第一节 湿版工艺工作流程 | 第38-39页 |
第二节 画面设计描述 | 第39-65页 |
一、林黛玉 | 第40-42页 |
二、薛宝钗 | 第42-44页 |
三、贾元春 | 第44-46页 |
四、贾探春 | 第46-48页 |
五、史湘云 | 第48-50页 |
六、妙玉 | 第50-52页 |
七、贾迎春 | 第52-54页 |
八、贾惜春 | 第54-56页 |
九、王熙凤 | 第56-58页 |
十、贾巧 | 第58-60页 |
十一、李纨 | 第60-62页 |
十二、秦可卿 | 第62-64页 |
十三、两两人物关联 | 第64-65页 |
第三节 最后呈现 | 第65-67页 |
第七章 关于拍摄与制作中的一些问题 | 第67-71页 |
第一节 关于选择合适的模特 | 第67-68页 |
第二节 关于模特化妆 | 第68-69页 |
第三节 关于拍摄时间安排 | 第69-70页 |
第四节 拍摄中的一些摄影技术问题 | 第70-71页 |
结语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