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知识产权论文

微信公众号侵权问题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11-15页
    0.1 研究背景第11页
    0.2 研究现状第11-14页
    0.3 本文研究内容第14-15页
1 微信公众号侵犯知识产权问题概述第15-25页
    1.1 微信公众号基本概念第15-20页
        1.1.1 微信公众号简介第15页
        1.1.2 微信公众号的分类第15-16页
        1.1.3 微信公众号的特殊性第16-17页
        1.1.4 微信公众号的传播特点第17-20页
    1.2 微信公众号知识产权侵权的构成要件第20-22页
        1.2.1 微信公众号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第20页
        1.2.2 微信公众号侵权行为对知识产权权利主体造成了损害第20-21页
        1.2.3 微信公众号侵权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是因果关系第21页
        1.2.4 微信公众号侵权人的主观过失第21-22页
    1.3 微信公众号侵权问题与保护现状第22-25页
        1.3.1 微信公众号侵权问题的现状第22-23页
        1.3.2 微信公众号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第23-25页
2 微信公众号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类型分析第25-32页
    2.1 微信公众号侵犯著作权分析第25-27页
        2.1.1 微信公众号著作权的概念第25-26页
        2.1.2 微信公众号著作权侵权类型第26-27页
        2.1.3 微信公众号侵犯著作权行为的特点第27页
    2.2 微信公众号侵犯商标权分析第27-29页
        2.2.1 微信公众号商标权的概念第27-28页
        2.2.2 微信公众号商标权侵权类型第28页
        2.2.3 微信公众号侵犯商标权行为的特点第28-29页
    2.3 微信公众号侵犯专利权分析第29-32页
        2.3.1 微信公众号专利权的概念第29-30页
        2.3.2 微信公众号专利权侵权类型第30页
        2.3.3 微信公众号侵犯专利权行为的特点第30-32页
3 微信公众号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特殊性第32-36页
    3.1 微信公众号侵权主体的特殊性第32-33页
        3.1.1 侵权主体具有复杂性第32页
        3.1.2 侵权主体具有隐蔽性第32页
        3.1.3 侵权主体具有目的性第32-33页
    3.2 微信公众号侵权客体的特殊性第33-34页
        3.2.1 微信公众号侵权类型多元化第33页
        3.2.2 微信公众号侵权范围扩大化第33页
        3.2.3 微信公众号侵权过程简单化第33-34页
    3.3 微信公众号侵权行为的特殊性第34-36页
        3.3.1 侵权行为具有即时性,证据难以提取第34页
        3.3.2 侵权行为具有隐匿性,不易被发现第34页
        3.3.3 侵权行为具有低成本性,损害性较高第34-36页
4 微信公众号侵犯知识产权存在的问题及保护建议第36-41页
    4.1 微信公众号侵犯知识产权存在的问题第36-38页
        4.1.1 相关立法滞后,司法解释模糊第36页
        4.1.2 网络服务提供者侵权责任不完善第36-37页
        4.1.3 集体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缺失第37页
        4.1.4 维权过程的效益与成本不成比例第37-38页
    4.2 完善我国微信公众号知识产权保护的建议第38-41页
        4.2.1 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第38页
        4.2.2 微信网络服务提供商应加大监管力度第38-39页
        4.2.3 提高集体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第39-40页
        4.2.4 提倡建立微信平台内的行业自律组织第40-41页
结语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4页
附录第44-50页
致谢第50-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媒体背景下中国高校广播电视学专业改革研究
下一篇:近代中国基督教青年会体育传播研究--以《青年进步》为例(1917-1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