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有色金属论文

安徽铜陵荷花山铅锌矿床成因研究

致谢第9-11页
摘要第11-14页
ABSTRACT第14-16页
第一章 绪论第24-37页
    1.1 选题依据及课题来源第24-26页
        1.1.1 选题依据第24-26页
        1.1.2 课题来源第26页
    1.2 铅锌矿床研究现状第26-33页
        1.2.1 铅锌矿床分类第26-28页
        1.2.2 MVT铅锌矿床特征及其分布第28-29页
        1.2.3 成矿控制因素第29-30页
        1.2.4 成矿物质来源第30-31页
        1.2.5 沉淀机制第31页
        1.2.6 成矿时代及构造背景第31-33页
    1.3 研究内容第33页
    1.4 技术路线第33-34页
    1.5 实物工作量第34-35页
    1.6 主要成果及创新点第35-37页
第二章 区域地质特征第37-45页
    2.1 地层第40-42页
    2.2 构造第42-43页
        2.2.1 断裂第42-43页
        2.2.2 褶皱第43页
    2.3 侵入岩第43-44页
    2.4 区域矿产第44页
    2.5 小结第44-45页
第三章 矿床地质特征第45-60页
    3.1 地层第45-49页
    3.2 构造第49-50页
    3.3 岩浆岩第50页
    3.4 角砾岩第50-53页
    3.5 矿化特征第53-59页
        3.5.1 矿体类型第53页
        3.5.2 矿石类型第53-54页
        3.5.3 围岩蚀变第54页
        3.5.4 成矿阶段第54-59页
    3.6 小结第59-60页
第四章 岩浆岩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第60-74页
    4.1 岩浆岩特征第60-61页
        4.1.1 岩相学第60-61页
        4.1.2 矿物学第61页
    4.2 成岩时代第61-65页
    4.3 岩浆起源及演化第65-73页
        4.3.1 主量元素第67-69页
        4.3.2 微量元素第69页
        4.3.3 稀土元素第69-72页
        4.3.4 Sr-Nd同位素第72-73页
    4.4 构造背景第73页
    4.5 小结第73-74页
第五章 矿物化学成分研究第74-96页
    5.1 矿石矿物第74-88页
        5.1.1 闪锌矿第74-87页
        5.1.2 方铅矿第87-88页
        5.1.3 黄铁矿第88页
    5.2 脉石矿物第88-95页
        5.2.1 方解石第88-95页
        5.2.2 白云石第95页
    5.3 小结第95-96页
第六章 矿床地球化学第96-113页
    6.1 流体包裹体研究第96-99页
        6.1.1 岩相学特征第96-97页
        6.1.2 均一温度及盐度第97-99页
    6.2 同位素地球化学第99-109页
        6.2.1 C-H-O同位素第99-102页
        6.2.2 S同位素第102-105页
        6.2.3 Cd同位素第105-108页
        6.2.4 Pb同位素第108-109页
    6.3 成矿时代第109-112页
    6.4 小结第112-113页
第七章 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第113-122页
    7.1 矿床成因第113-118页
        7.1.1 成岩成矿时代意义第113-114页
        7.1.2 赋矿地层对成矿作用的意义第114页
        7.1.3 矿质沉淀机制第114-115页
        7.1.4 成矿构造背景第115-118页
    7.2 成矿模式第118-120页
    7.3 小结第120-122页
第八章 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第122-125页
    8.1 成矿规律第122-123页
        8.1.1 控矿地层第122页
        8.1.2 控矿构造第122-123页
    8.2 找矿标志与找矿方向第123-124页
        8.2.1 找矿标志第123-124页
    8.3 小结第124-125页
第九章 主要结论及存在问题第125-127页
    9.1 主要结论第125-126页
    9.2 存在问题第126-127页
参考文献第127-158页
附录1 论文采用的矿物缩写第158-159页
附录2 论文涉及的实验方法介绍第159-166页
    1.样品制备第159-160页
        (1)室内整理第159页
        (2)岩矿石光薄片的制备第159页
        (3)单矿物分选第159页
        (4)环氧树脂圆靶制备第159-160页
    2.地球化学分析方法第160-166页
        (1)电子探针分析(EPMA)第160页
        (2)全岩主微量元素分析第160页
        (3)LA-ICP-MS锆石U-Pb定年第160-161页
        (4)稳定同位素C-H-O-S-Cd分析第161-162页
        (5)放射性同位素Pb分析第162-163页
        (6)闪锌矿Rb-Sr同位素定年第163页
        (7)LA-ICP-MS原位微量元素分析第163-164页
        (8)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及拉曼光谱分析第164页
        (9)全岩Sr-Nd同位素分析第164-166页
附录3 论文中数据表格第166-198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第198-199页

论文共1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雍乾杭州诗歌研究
下一篇:蛋白质网络模体发现算法及其在关键蛋白质识别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