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8页 |
ABSTRACT | 第8-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22-60页 |
1.1 植物源药物纯化技术及其应用进展 | 第22-30页 |
1.1.1 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 | 第22-25页 |
1.1.2 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技术 | 第25-26页 |
1.1.3 高速逆流色谱 | 第26-28页 |
1.1.4 基于筛分效应的膜分离技术 | 第28-29页 |
1.1.5 分子印迹聚合物纯化技术 | 第29-30页 |
1.2 膜色谱的分类、原理及其应用进展 | 第30-39页 |
1.2.1 亲和膜色谱 | 第31-32页 |
1.2.2 离子交换膜色谱 | 第32-34页 |
1.2.3 疏水相互作用膜色谱 | 第34-38页 |
1.2.4 多级膜色谱 | 第38-39页 |
1.3 纤维素膜的性质及其应用进展 | 第39-43页 |
1.3.1 纤维素的结构和性质 | 第39-40页 |
1.3.2 纤维素表面化学 | 第40-41页 |
1.3.3 纤维素表面功能化改性 | 第41-42页 |
1.3.4 纤维素膜的应用 | 第42-43页 |
1.4 氧化石墨烯作为吸附/分离材料具有的性质及其应用进展 | 第43-48页 |
1.4.1 氧化石墨烯作为吸附/分离材料具有的性质 | 第43-44页 |
1.4.2 氧化石墨烯的还原 | 第44-45页 |
1.4.3 氧化石墨烯的功能化 | 第45-46页 |
1.4.4 氧化石墨烯在吸附/分离方面的应用 | 第46-48页 |
1.5 论文的目的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48-51页 |
1.5.1 论文的目的和意义 | 第48页 |
1.5.2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48-49页 |
1.5.3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60页 |
第二章 氧化石墨烯改性棉纤维分离膜的制备与表征 | 第60-76页 |
2.1 引言 | 第60-61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61-65页 |
2.2.1 实验材料 | 第61页 |
2.2.2 实验方法 | 第61-65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65-73页 |
2.3.1 棉纤维的表面改性 | 第65-66页 |
2.3.2 氧化石墨烯接枝棉纤维的结构表征 | 第66-69页 |
2.3.3 氧化石墨烯接枝量的测定 | 第69-70页 |
2.3.4 流速和跨膜压降 | 第70-71页 |
2.3.5 流速的变化对吸附过程和洗脱过程的影响 | 第71-72页 |
2.3.6 膜的可重复使用性 | 第72-7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6页 |
第三章 氧化石墨烯改性棉纤维分离膜的性能 | 第76-86页 |
3.1 引言 | 第76-77页 |
3.2 材料和方法 | 第77-78页 |
3.2.1 实验材料 | 第77页 |
3.2.2 实验方法 | 第77-78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78-83页 |
3.3.1 不同吸附相溶液对膜分离效果的影响 | 第78-79页 |
3.3.2 不同洗脱相溶液对膜分离效果的影响 | 第79-80页 |
3.3.3 膜对多酚的吸附能力 | 第80-81页 |
3.3.4 膜对多酚的分离纯化性能 | 第81-8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6页 |
第四章 药物在膜色谱中相对保留时间估算方法的建立和应用 | 第86-98页 |
4.1 引言 | 第86-87页 |
4.2 材料和方法 | 第87-89页 |
4.2.1 实验材料 | 第87页 |
4.2.2 实验方法 | 第87-89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89-95页 |
4.3.1 洗脱梯度和有机溶剂的种类对药物HPLC相对保留时间的影响 | 第89-92页 |
4.3.2 相对保留时间估算方法的建立 | 第92-93页 |
4.3.3 相对保留时间估算方法的应用 | 第93-9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95-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98页 |
第五章 疏水相互作用膜色谱纯化鞣花酸 | 第98-118页 |
5.1 引言 | 第98-99页 |
5.2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99-102页 |
5.2.1 实验材料 | 第99页 |
5.2.2 实验方法 | 第99-102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102-114页 |
5.3.1 鞣花酸粗品的提取 | 第102-103页 |
5.3.2 不同吸附相溶液对纯化效果的影响 | 第103-106页 |
5.3.3 分离纯化机理 | 第106-107页 |
5.3.4 不同洗脱相溶液对纯化效果的影响 | 第107-109页 |
5.3.5 初始样品溶液浓度对纯化效果的影响 | 第109-110页 |
5.3.6 不同膜对鞣花酸分离纯化效果的对比 | 第110-112页 |
5.3.7 膜对鞣花酸的吸附量 | 第112-113页 |
5.3.8 分离膜的跨膜压降 | 第113-11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14-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18页 |
第六章 疏水相互作用膜色谱纯化丹参素 | 第118-136页 |
6.1 引言 | 第118-119页 |
6.2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119-121页 |
6.2.1 实验材料 | 第119页 |
6.2.2 实验方法 | 第119-121页 |
6.3 结果与讨论 | 第121-132页 |
6.3.1 丹参素粗品的提取 | 第121-122页 |
6.3.2 不同吸附相溶液对纯化效果的影响与分离机理研究 | 第122-126页 |
6.3.3 磷酸钠缓冲溶液pH对纯化效果的影响 | 第126-128页 |
6.3.4 磷酸钠缓冲溶液浓度对纯化效果的影响 | 第128-129页 |
6.3.5 适宜进样量的确定 | 第129-130页 |
6.3.6 二次循环模式对丹参素的纯化效果 | 第130-131页 |
6.3.7 两膜串联模式对丹参素的纯化效果 | 第131-132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32-134页 |
参考文献 | 第134-136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36-140页 |
7.1 全文结论 | 第136-137页 |
7.2 展望 | 第137-140页 |
致谢 | 第140-142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42-144页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第144-146页 |
附件 | 第146-1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