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微动的基本概念 | 第12-15页 |
1.1.1 轮轴微动损伤机理 | 第13页 |
1.1.2 微动磨损与微动疲劳的关系 | 第13-14页 |
1.1.3 影响轮轴配合面微动疲劳损伤的因素 | 第14-15页 |
1.2 课题的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1.2.1 国外轮轴微动疲劳损伤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2.2 国内轮轴微动疲劳损伤的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3 微动疲劳损伤的防护 | 第19-20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0-22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二章 轮轴有限元微动接触理论基础 | 第23-41页 |
2.1 有限元方法介绍 | 第23-25页 |
2.1.1 有限元方法概述 | 第23页 |
2.1.2 有限元方法发展状况 | 第23-24页 |
2.1.3 有限元方法基本求解过程 | 第24-25页 |
2.2 接触分析的概述 | 第25-30页 |
2.2.1 微动接触理论 | 第25-26页 |
2.2.2 微动接触问题中的有限元理论 | 第26-28页 |
2.2.3 常用接触算法 | 第28-29页 |
2.2.4 接触类型的分类 | 第29-30页 |
2.3 疲劳理论 | 第30-36页 |
2.3.1 疲劳断裂现象 | 第30-31页 |
2.3.2 疲劳极限 | 第31-32页 |
2.3.3 接触疲劳概述 | 第32-36页 |
2.4 过盈配合的计算 | 第36-40页 |
2.4.1 接触压应力与过盈量的关系 | 第37-38页 |
2.4.2 过盈配合的装配过程中压入力的计算 | 第38页 |
2.4.3 配合面接触压力计算 | 第38-4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三章 轮轴注油压装有限元分析 | 第41-63页 |
3.1 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简介 | 第41-44页 |
3.1.1 ABAQUS对接触问题的非线性问题的处理 | 第41-42页 |
3.1.2 ABAQUS中接触问题有限元分析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 第42-44页 |
3.2 轮轴注油压装工艺简介 | 第44页 |
3.3 轮轴注油压装过程的有限元仿真 | 第44-51页 |
3.3.1 研究对象及几何模型的建立 | 第45-47页 |
3.3.2 材料属性的定义 | 第47页 |
3.3.3 单元类型选择及网格划分 | 第47-49页 |
3.3.4 分析步设置及接触设置 | 第49-50页 |
3.3.5 载荷及约束施加 | 第50-51页 |
3.3.6 有限元的误差估计方法 | 第51页 |
3.4 轮轴有限元模型的验证 | 第51-53页 |
3.4.1 压装曲线的分析 | 第52页 |
3.4.2 半润滑状态的摩擦系数验证 | 第52-53页 |
3.5 结果分析 | 第53-62页 |
3.5.1 应力云图的分析 | 第53-56页 |
3.5.2 车轴经调质与表面淬火之后的压装对比 | 第56-60页 |
3.5.3 轮对注油压装完和加载前两模型对比 | 第60-62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四章 弯曲载荷作用下轮轴微动疲劳研究 | 第63-97页 |
4.1 常规微动疲劳损伤机理 | 第63-64页 |
4.2 弯曲载荷作用下轮轴有限元计算过程 | 第64-66页 |
4.2.1 研究对象 | 第64-65页 |
4.2.2 载荷与约束 | 第65页 |
4.2.3 加载分析步设置 | 第65页 |
4.2.4 求解 | 第65-66页 |
4.3 轮轴过盈配合面微动分析 | 第66-87页 |
4.3.1 车轴经调质处理后的压装完成和弯曲载荷作用下对比 | 第67-71页 |
4.3.2 车轴表面淬火处理后的压装完成和弯曲载荷作用下对比 | 第71-75页 |
4.3.3 弯曲载荷作用下车轴经调质和表面淬火处理的对比 | 第75-80页 |
4.3.4 不同模型下调质处理的车轴对比 | 第80-84页 |
4.3.5 不同模型下淬火处理的车轴对比 | 第84-87页 |
4.4 车轴微动疲劳裂纹预测 | 第87-96页 |
4.4.1 微动疲劳裂纹萌生位置预测 | 第87-94页 |
4.4.2 微动疲劳损伤的动态分析 | 第94-9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96-97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7-99页 |
5.1 结论 | 第97-98页 |
5.2 展望 | 第98-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1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1-102页 |
致谢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