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油气田开发与开采论文--采油工程论文--提高采收率与维持油层压力(二次、三次采油)论文

潜山变质岩裂缝型油藏水驱开发动态物理模拟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前言第8-11页
第一章 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规律第11-24页
    1.1 变质岩潜山油藏地质特征概述第11-12页
    1.2 油藏开发模式第12-19页
        1.2.1 JZ25-1S油藏地质特征第12-15页
        1.2.2 油藏整体开发规律第15-19页
    1.3 油藏注水模式第19-24页
        1.3.1 注水开发模式概况第19页
        1.3.2 边底部注水方式第19-20页
        1.3.3 异步注采方式第20-21页
        1.3.4 水平井注水方式第21-24页
第二章 变质岩潜山裂缝性储层水驱渗流数学模型与物理模拟相似准则第24-40页
    2.1 油藏注水开发三维相似准则第24-27页
        2.1.1 渗流数学模型建立第25-26页
        2.1.2 渗流数学方程第26-27页
    2.2 相似准数第27-35页
        2.2.1 相似准数群推导第27-30页
        2.2.2 相似准数群的组合与简化第30-32页
        2.2.3 物理模型参数的确定第32-35页
    2.3 物理模型制作与实验准备第35-40页
        2.3.1 实际油藏的简化第35页
        2.3.2 实验材料选择第35-36页
        2.3.3 岩石加工与驱替模型设计第36页
        2.3.4 模型外壳设计第36-37页
        2.3.5 岩块饱和第37-38页
        2.3.6 岩块装填第38页
        2.3.7 实验流程第38-40页
第三章 变质岩潜山裂缝型油藏三维物理模拟实验第40-47页
    3.1 不同流速对生产动态的影响第40-43页
        3.1.1 实验结果第40-42页
        3.1.2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42-43页
    3.2 高含水期注水方式调整对生产动态的影响第43-45页
        3.2.1 实验结果第43-44页
        3.2.2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44-45页
    3.3 基质渗吸对生产动态的影响第45-47页
        3.3.1 实验结果第45-46页
        3.3.2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46-47页
结论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1页
作者简介、发表文章及研究成果目录第51-52页
致谢第52-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直井井筒气水两相携煤粉流动规律研究
下一篇:弱碱三元复合驱采出液特性及处理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