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落里的中国式“相亲”--关于农村引导式择偶模式的分析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13页 |
·选题和方法 | 第8-9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8页 |
·研究方法 | 第8-9页 |
·文献综述 | 第9-10页 |
·研究分析框架 | 第10-11页 |
·概念界定 | 第11-13页 |
·村落 | 第11-12页 |
·引导式择偶 | 第12-13页 |
2 S村的村落特征 | 第13-16页 |
·人口构成 | 第13-14页 |
·地域格局 | 第14页 |
·交往模式 | 第14-15页 |
·文化传统 | 第15-16页 |
3 村落中择偶的现状分析 | 第16-39页 |
·村落中的择偶模式 | 第16-22页 |
·择偶模式的概况 | 第16-20页 |
·村落择偶的代际变迁 | 第20-22页 |
·引导式择偶占主导地位的原因分析 | 第22-25页 |
·惯习:人们对择偶模式潜意识的选择动因 | 第22页 |
·效果:对人们择偶模式选择具有目的导向的直接动力 | 第22-25页 |
·引导式择偶的参与群体 | 第25-35页 |
·引导者---媒人 | 第25-28页 |
·筛选者---家长 | 第28-32页 |
·决定者---适婚子女 | 第32-33页 |
·建议者---亲戚邻居 | 第33-35页 |
·引导式择偶的匹配模式 | 第35-39页 |
·门当户对 | 第35-36页 |
·资源交换 | 第36-37页 |
·同类匹配 | 第37-39页 |
4 结论与讨论 | 第39-44页 |
·结论 | 第39-41页 |
·讨论 | 第41-44页 |
·"相亲"模式不再是人们必然的选择 | 第41-42页 |
·引导式择偶模式内部出现自我更新 | 第42-44页 |
附录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后记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