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7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1-14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4-23页 |
1.2.1 基于模态参数的损伤识别 | 第14-19页 |
1.2.2 基于弹性波传播的损伤识别 | 第19-23页 |
1.3 本文核心思想 | 第23-24页 |
1.4 本文概述 | 第24-27页 |
1.4.1 技术路线 | 第24-25页 |
1.4.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5-27页 |
第2章 拉索中的弯曲波传播特性 | 第27-53页 |
2.1 EULER-BERNOULLI理论 | 第27-34页 |
2.1.1 基本方程 | 第27-28页 |
2.1.2 频散关系 | 第28-31页 |
2.1.3 数值算例 | 第31-34页 |
2.2 TIMOSHENKO理论 | 第34-44页 |
2.2.1 基本方程 | 第34-35页 |
2.2.2 频散关系 | 第35-38页 |
2.2.3 数值算例 | 第38-44页 |
2.3 弹性耦合理论 | 第44-49页 |
2.3.1 基本方程 | 第44-45页 |
2.3.2 频散关系 | 第45-46页 |
2.3.3 数值算例 | 第46-49页 |
2.4 杆系结构动力频段划分概念 | 第49-51页 |
2.4.1 引言 | 第49-50页 |
2.4.2 基于几何尺度的频段划分 | 第50-5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3章 基于有限元-谱元结合的拉索弯曲波分析方法 | 第53-83页 |
3.1 引言 | 第53-55页 |
3.2 基于LAPLACE变换的拉索谱单元开发 | 第55-63页 |
3.2.1 拉索横向运动的谱元矩阵推导 | 第55-60页 |
3.2.2 3D谱元矩阵与整体谱方程 | 第60-63页 |
3.3 基于有限元-谱元结合的分析方法 | 第63-66页 |
3.3.1 FESEM程序编制 | 第63-65页 |
3.3.2 有限元-谱元模型映射关系 | 第65页 |
3.3.3 截面积修正 | 第65-66页 |
3.4 数值算例1–单根水平拉索 | 第66-75页 |
3.4.1 拉索静态模型 | 第66-67页 |
3.4.2 频响函数分析 | 第67-69页 |
3.4.3 自振频率分析 | 第69-71页 |
3.4.4 弯曲波传播分析 | 第71-75页 |
3.5 数值算例2–斜拉-桁架结构 | 第75-82页 |
3.5.1 模型简介 | 第75-77页 |
3.5.2 初始静力状态 | 第77-79页 |
3.5.3 拉索弯曲波传播分析 | 第79-82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第4章 基于解析模型修正的拉索内力识别方法 | 第83-116页 |
4.1 引言 | 第83-85页 |
4.2 拉索静力状态的简化解析求解 | 第85-93页 |
4.2.1 基本方程 | 第85-87页 |
4.2.2 忽略重力弦向分量 | 第87-89页 |
4.2.3 忽略抗弯刚度项 | 第89-90页 |
4.2.4 算例验证 | 第90-93页 |
4.3 基于广义边界子结构的索力识别 | 第93-101页 |
4.3.1 基本理论 | 第93-97页 |
4.3.2 抗弯刚度修正 | 第97-98页 |
4.3.3 数值稳定性 | 第98-101页 |
4.3.4 索力识别总体流程 | 第101页 |
4.4 数值模拟实验 | 第101-115页 |
4.4.1 含索夹倾斜拉索锤击响应 | 第101-104页 |
4.4.2 响应测试与信号处理 | 第104-107页 |
4.4.3 子结构索段轴力识别 | 第107-111页 |
4.4.4 误差分析 | 第111-113页 |
4.4.5 基于静态简化解析解的模型修正 | 第113-11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15-116页 |
第5章 损伤拉索动力响应的波分量分解 | 第116-154页 |
5.1 从模态分解到波分量分解 | 第116-118页 |
5.2 弯曲波在不连续点的反射与透射 | 第118-129页 |
5.2.1 分段解析模型 | 第118-120页 |
5.2.2 数值算例1–损伤界面反射与透射 | 第120-129页 |
5.3 含局部损伤的有限长拉索–自由振动与端点激励 | 第129-147页 |
5.3.1 分段解析模型 | 第129-131页 |
5.3.2 位移控制边界 | 第131-133页 |
5.3.3 数值算例2-特征值问题 | 第133-140页 |
5.3.4 吸收边界(半无限长拉索) | 第140-141页 |
5.3.5 数值算例3-端点激励的半无限长拉索 | 第141-147页 |
5.4 受集中力激励的损伤拉索 | 第147-153页 |
5.4.1 分段解析模型 | 第147-150页 |
5.4.2 数值算例4–受集中力激励的损伤拉索 | 第150-15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53-154页 |
第6章 基于近场波分量的拉索损伤识别 | 第154-185页 |
6.1 基于局部观测的损伤判别指标 | 第154-159页 |
6.1.1 基于信号变换的波分量系数识别 | 第154-157页 |
6.1.2 子结构索段反射系数估计 | 第157-159页 |
6.2 数值模拟实验1-基于锤击激励的拉索损伤识别 | 第159-169页 |
6.2.1 拉索模型 | 第159-161页 |
6.2.2 实验步骤 | 第161-164页 |
6.2.3 信号变换与反射系数估计 | 第164-169页 |
6.3 数值模拟实验2–关于参数偏差与观测噪声的讨论 | 第169-179页 |
6.3.1 索力偏差 | 第170-172页 |
6.3.2 抗弯刚度偏差 | 第172-174页 |
6.3.3 测点间距偏差 | 第174-176页 |
6.3.4 观测噪声 | 第176-179页 |
6.4 数值模拟实验3–同时考虑参数偏差与观测噪声 | 第179-183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83-185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185-189页 |
致谢 | 第189-191页 |
参考文献 | 第191-199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199-200页 |
附录 | 第200-2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