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射流对等离子点火燃烧过程影响的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17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相关技术发展现状 | 第12-15页 |
·等离子点火技术的发展 | 第12-13页 |
·等离子煤气化技术发展现状 | 第13-14页 |
·燃烧流场数值模拟现状 | 第14-15页 |
·研究范围 | 第15-16页 |
·小结 | 第16-17页 |
2 煤粉的燃烧与气化理论基础 | 第17-32页 |
·煤粉的着火 | 第17-20页 |
·着火与熄火 | 第17-19页 |
·煤粉气流的着火 | 第19-20页 |
·煤的热解 | 第20-21页 |
·煤的热解模型 | 第21-23页 |
·煤气化 | 第23-25页 |
·煤气化的类型 | 第24页 |
·煤气化基本化学反应 | 第24-25页 |
·等离子体电弧理论基础与等离子体炬辅助煤气化 | 第25-31页 |
·等离子体的基本概念 | 第25-26页 |
·等离子发生器内流动传热过程分析 | 第26-28页 |
·等离子体炬辅助煤气化 | 第28-31页 |
·小结 | 第31-32页 |
3 等离子点火装置系统构成 | 第32-35页 |
·等离子发生器 | 第32-33页 |
·等离子燃烧器 | 第33-34页 |
·带水射流的等离子点火燃烧器 | 第34页 |
·小结 | 第34-35页 |
4 数学模型 | 第35-50页 |
·基本守恒模型 | 第35-36页 |
·湍流模型 | 第36-39页 |
·湍流模型简介 | 第36-38页 |
·标准k-ε模型 | 第38-39页 |
·湍流燃烧模型 | 第39-40页 |
·湍流燃烧模型简介 | 第39页 |
·混合分数/概率密度函数模型 | 第39-40页 |
·辐射模型 | 第40-43页 |
·辐射模型简介 | 第40-41页 |
·P-1模型 | 第41-43页 |
·离散相 | 第43-45页 |
·挥发分析出模型 | 第45-48页 |
·单方程热解模型 | 第45-46页 |
·双方程竞争反应热解模型 | 第46-47页 |
·其他热解模型 | 第47-48页 |
·焦炭燃烧模型 | 第48-49页 |
·焦炭燃烧模型简介 | 第48-49页 |
·动力学/扩散控制反应速率模型 | 第49页 |
·小结 | 第49-50页 |
5 数值模拟结果及机理分析 | 第50-65页 |
·几何模型及边界条件 | 第50-52页 |
·几何模型 | 第50-51页 |
·边界条件 | 第51-52页 |
·计算结果及机理分析 | 第52-64页 |
·燃烧室内温度场的变化 | 第52-54页 |
·燃烧室内CO分布变化 | 第54-56页 |
·燃烧室内H_2分布变化 | 第56-58页 |
·燃烧室内O_2分布变化 | 第58-60页 |
·燃烧室内CO_2分布变化 | 第60-62页 |
·燃烧室内H_2O分布变化 | 第62-64页 |
·小结 | 第64-65页 |
6 改变工况条件下燃烧器出口火焰特性分析 | 第65-72页 |
·喷水量对燃烧器出口CO浓度的影响 | 第65-66页 |
·喷水量对燃烧器出口H_2浓度的影响 | 第66-67页 |
·喷水量对燃烧室出口截面温度的影响 | 第67-68页 |
·喷水量对燃烧室中心火焰温度的影响 | 第68-69页 |
·水射流与不同煤种燃烧间的关系 | 第69-70页 |
·小结 | 第70-72页 |
结论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