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成本分摊的公正性维护--基于新弱势群体的分析视角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1章 导论 | 第8-15页 |
·选题依据及意义 | 第8-10页 |
·选题依据 | 第8页 |
·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不足 | 第10-13页 |
·研究方法与内容 | 第13-14页 |
·主要创新点与不足 | 第14-15页 |
第2章 转型中形成的新弱势群体 | 第15-22页 |
·新弱势群体的构成 | 第15-19页 |
·新弱势群体的总体特征 | 第19-22页 |
第3章 新弱势群体出现的原因分析 | 第22-26页 |
·新弱势群体形成的理论分析 | 第22页 |
·新弱势群体形成的实证分析 | 第22-26页 |
·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使农民(工)成为新弱势群体 | 第22-24页 |
·补偿机制不合理使失地农民成为新弱势群体 | 第24页 |
·竞争和产业结构调整使下岗职工成为新弱势群体 | 第24-26页 |
第4章 新弱势群体的合理诉求 | 第26-33页 |
·固守土地农民的权利诉求 | 第26-28页 |
·农民工的权利诉求 | 第28-30页 |
·失地农民的权利诉求 | 第30-32页 |
·下岗职工的权利诉求 | 第32-33页 |
第5章 新弱势群体的权益补偿 | 第33-43页 |
·完善新弱势群体的物质补偿措施 | 第33-35页 |
·突出物质补贴的开发功能 | 第33-34页 |
·增加基本建设投资和公共物品供给 | 第34页 |
·深化收入分配结构改革 | 第34-35页 |
·对新弱势群体的权利补偿 | 第35-37页 |
·增强新弱势群体话语权 | 第35页 |
·农民工的地位和权利的确认 | 第35-36页 |
·农业土地的资本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让渡权确认 | 第36页 |
·发挥基础教育的扶弱作用 | 第36-37页 |
·完善面向新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体系 | 第37-43页 |
·建立健全覆盖新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制度 | 第37-40页 |
·完善对新弱势群体的民间救助工程和政府救助计划 | 第40-41页 |
·积极扶持非政府组织 | 第41-43页 |
结束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附录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