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5页 |
1.1 印染废水概述 | 第13-15页 |
1.1.1 印染废水现状 | 第13页 |
1.1.2 印染废水特点及危害 | 第13-15页 |
1.2 苯胺废水概述 | 第15页 |
1.3 苯胺废水处理方法 | 第15-19页 |
1.3.1 物理方法 | 第15-16页 |
1.3.2 化学方法 | 第16-18页 |
1.3.3 生物方法 | 第18-19页 |
1.4 过硫酸盐高级氧化技术 | 第19-23页 |
1.4.1 过硫酸盐概述 | 第19页 |
1.4.2 过硫酸盐高级氧化技术反应机理 | 第19-21页 |
1.4.3 过硫酸盐技术处理染料废水的研究进展 | 第21-22页 |
1.4.4 过硫酸盐处理废水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 第22-23页 |
1.5 研究意义及内容 | 第23-25页 |
1.5.1 研究意义 | 第23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1.5.3 技术路线 | 第24-25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5-32页 |
2.1 实验药品与仪器 | 第25-26页 |
2.1.1 实验试剂 | 第25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25-26页 |
2.2 材料表征方法 | 第26-30页 |
2.2.1 扫描电镜(SEM) | 第26页 |
2.2.2 X射线衍射(XRD) | 第26-27页 |
2.2.3 红外光谱(FT-IR) | 第27页 |
2.2.4 紫外漫反射(UV-VisDRS) | 第27页 |
2.2.5 染料的测定方法 | 第27-29页 |
2.2.6 苯胺国标检测法 | 第29-30页 |
2.3 实验内容 | 第30-32页 |
第3章 催化剂制备与表征 | 第32-39页 |
3.1 引言 | 第32页 |
3.2 材料的制备 | 第32-33页 |
3.2.1 CuO的制备 | 第32-33页 |
3.2.2 复合型CuO/ZSM-5的制备 | 第33页 |
3.3 CuO的表征 | 第33-34页 |
3.3.1 XRD表征CuO | 第33-34页 |
3.4 CuO/ZSM-5复合型催化剂的表征 | 第34-37页 |
3.4.1 SEM表征CuO/ZSM-5 | 第34-35页 |
3.4.2 XRD表征CuO/ZSM-5 | 第35-36页 |
3.4.3 FT-IR表征CuO/ZSM-5 | 第36页 |
3.4.4 UV-VISDRS表征CuO/ZSM-5 | 第36-37页 |
3.5 本章总结 | 第37-39页 |
第4章 CuO活化过硫酸盐降解苯胺 | 第39-50页 |
4.1 引言 | 第39页 |
4.2 降解效果对比 | 第39-40页 |
4.3 降解实验 | 第40-49页 |
4.3.1 PS投加量对降解效果的影响 | 第40-41页 |
4.3.2 CuO投加量对降解效果的影响 | 第41-42页 |
4.3.3 初始pH对降解效果的影响 | 第42-43页 |
4.3.4 原水初始浓度对降解效果的影响 | 第43-44页 |
4.3.5 COD去除效果实验 | 第44-45页 |
4.3.6 反应动力学 | 第45-46页 |
4.3.7 GC-MS水样分析 | 第46-47页 |
4.3.8 微波降解对比实验 | 第47-49页 |
4.4 本章总结 | 第49-50页 |
第5章 CuO/ZSM-5活化过硫酸盐降解印染尾水中苯胺 | 第50-60页 |
5.1 引言 | 第50页 |
5.2 降解效果对比 | 第50-52页 |
5.3 模拟印染废水的降解 | 第52-59页 |
5.3.1 催化剂投加量的影响 | 第52-53页 |
5.3.2 PS投加量的影响 | 第53-54页 |
5.3.3 初始pH值的影响 | 第54-55页 |
5.3.4 原水初始浓度的影响 | 第55-56页 |
5.3.5 催化剂的重复使用 | 第56-57页 |
5.3.6 反应动力学 | 第57-59页 |
5.4 本章总结 | 第59-60页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0-63页 |
6.1 结论 | 第60-61页 |
6.2 建议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9页 |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和专利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