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动马达活塞环润滑与密封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3页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7-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8-9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3 课题的提出及来源 | 第10-11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第二章 气动马达活塞环润滑理论 | 第13-25页 |
2.1 活塞组运动理论 | 第13-15页 |
2.2 活塞环缸套润滑理论 | 第15-19页 |
2.2.1 润滑影响因素 | 第15-16页 |
2.2.2 牛顿流体雷诺方程 | 第16-18页 |
2.2.3 平均雷诺方程 | 第18-19页 |
2.3 Reynolds边界条件 | 第19-20页 |
2.4 润滑油油膜厚度分析 | 第20-22页 |
2.4.1 油膜名义厚度 | 第20-21页 |
2.4.2 油膜实际厚度 | 第21页 |
2.4.3 油膜厚度平均值 | 第21-22页 |
2.5 微凸起接触模型 | 第22-23页 |
2.6 活塞环弹性接触应力 | 第23-24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活塞环润滑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 第25-37页 |
3.1 活塞系统模型的建立 | 第25-27页 |
3.2 粗糙度对润滑的影响 | 第27-29页 |
3.3 桶面参数对润滑性能的影响 | 第29-32页 |
3.3.1 对油膜厚度和膜厚比影响 | 第30-31页 |
3.3.2 对油膜压力影响 | 第31页 |
3.3.3 对摩擦力和摩擦功耗的影响 | 第31-32页 |
3.4 活塞环轴向高度对润滑性能的影响 | 第32-35页 |
3.4.1 对油膜厚度和膜厚比影响 | 第33页 |
3.4.2 对油膜压力影响 | 第33-34页 |
3.4.3 对摩擦力和摩擦功耗的影响 | 第34-3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四章 改进后活塞环润滑特性研究 | 第37-41页 |
4.1 改进后结构形式 | 第37-38页 |
4.2 新型活塞环润滑性能对比 | 第38-40页 |
4.2.1 最小油膜厚度分布对比 | 第38-39页 |
4.2.2 油膜压力分布对比分析 | 第39-40页 |
4.2.3 摩擦功耗对比分析 | 第40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五章 活塞环气体泄漏理论 | 第41-49页 |
5.1 活塞缸套间相对运动 | 第41-42页 |
5.2 气体泄漏分析及数学模型建立 | 第42-45页 |
5.2.1 气体泄漏分析 | 第42-43页 |
5.2.2 活塞环气体泄漏数学理论 | 第43-45页 |
5.3 气体泄漏方程近似解 | 第45-46页 |
5.4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46-47页 |
5.4.1 气室与活塞环开口处气体压力 | 第46页 |
5.4.2 环断口间隙对泄漏量的影响 | 第46-47页 |
5.4.3 曲轴转速对气体泄漏量的影响 | 第4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六章 新型活塞环的密封性能研究 | 第49-53页 |
6.1 新型活塞环结构及密封机理 | 第49-50页 |
6.2 新型活塞环密封分析 | 第50-51页 |
6.2.1 新型活塞环开口间隙处的漏气 | 第50页 |
6.2.2 新型活塞环密封机理分析 | 第50-51页 |
6.3 新型活塞环与传统活塞环密封性能对比分析 | 第51-52页 |
6.3.1 模型参数设定 | 第51页 |
6.3.2 结果对比分析 | 第51-52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个人简历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