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创伤愈合的冷等离子体特性分析及优化
| 摘要 | 第7-8页 |
| abstract | 第8-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29页 |
| 1.1 介质阻挡放电概述 | 第12-15页 |
| 1.1.1 介质阻挡放电原理 | 第12-13页 |
| 1.1.2 丝状放电 | 第13-14页 |
| 1.1.3 辉光放电 | 第14-15页 |
| 1.2 介质阻挡放电电极结构研究现状 | 第15-22页 |
| 1.2.1 针-环同轴电极 | 第15-18页 |
| 1.2.2 环-板电极结构 | 第18-20页 |
| 1.2.3 阵列型电极结构 | 第20-22页 |
| 1.3 冷等离子体在医学上的应用 | 第22-27页 |
| 1.3.1 等离子体的灭菌消毒作用 | 第22-24页 |
| 1.3.2 等离子体的血液凝结作用 | 第24-27页 |
| 1.4 论文的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27-29页 |
| 第2章 驱动电源逆变电路的优化 | 第29-44页 |
| 2.1 栅极驱动电路的原理分析 | 第29-33页 |
| 2.1.1 自举电路简介 | 第29页 |
| 2.1.2 自举电路的设计分析 | 第29-33页 |
| 2.2 栅极驱动电路的参数计算 | 第33-38页 |
| 2.2.1 栅极电阻的计算 | 第34-36页 |
| 2.2.2 自举电路DBOOT和CBOOT的计算 | 第36-38页 |
| 2.3 电路板布线寄生电感计算 | 第38-41页 |
| 2.4 高压电源的性能测试 | 第41-43页 |
| 2.4.1 IR2104输出方波的特性分析 | 第41-42页 |
| 2.4.2 高压变压器的测试 | 第42-43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 第3章 冷等离子体射流的实验研究 | 第44-55页 |
| 3.1 电极结构简介 | 第44-45页 |
| 3.2 击穿场强的理论计算 | 第45-46页 |
| 3.3 介质阻挡放电放电形态 | 第46-51页 |
| 3.3.1 丝状放电的优势 | 第46-48页 |
| 3.3.2 电源电压对等离子体射流的影响 | 第48-51页 |
| 3.4 等离子体射流放电过程的研究 | 第51-55页 |
| 3.4.1 电源电压对局部放电的影响 | 第51-53页 |
| 3.4.2 电源电压对放电维持过程的影响 | 第53-55页 |
| 第4章 放电电路参数计算及医学实验 | 第55-72页 |
| 4.1 介质阻挡放电功率的计算 | 第55-58页 |
| 4.2 等离子体射流的电流计算 | 第58-61页 |
| 4.3 创伤愈合医学实验 | 第61-71页 |
| 4.3.1 小白鼠实验研究 | 第61-65页 |
| 4.3.2 小猪创伤实验 | 第65-71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 第5章 放电系统电路模型及参数分析 | 第72-83页 |
| 5.1 电极结构电容理论计算 | 第72-73页 |
| 5.2 DBD系统的等效电路模型 | 第73-78页 |
| 5.2.1 等效电路模型的参数计算 | 第73-75页 |
| 5.2.2 DBD系统负载特性分析 | 第75-78页 |
| 5.3 局部放电的部分参数计算 | 第78-80页 |
| 5.4 参数优化方法 | 第80-81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 结论 | 第83-85页 |
| 参考文献 | 第85-8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科研成果 | 第89-90页 |
| 致谢 | 第90-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