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9页 |
1.1 车铣技术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4页 |
1.2 车铣技术的概述 | 第14-16页 |
1.2.1 车铣加工方式简介 | 第14-16页 |
1.2.2 车铣技术运动过程分析 | 第16页 |
1.3 车铣技术的发展现状 | 第16-17页 |
1.3.1 车铣技术的国外发展现状 | 第16-17页 |
1.3.2 车铣技术的国内发展现状 | 第17页 |
1.4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2章 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因素及其控制方法 | 第19-28页 |
2.1 表面粗糙度的概述 | 第19-20页 |
2.2 零件表面粗糙度对使用性能的影响 | 第20-22页 |
2.3 影响工件表面粗糙度的因素 | 第22-23页 |
2.3.1 振动对工件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 第22页 |
2.3.2 工件表面粗糙度与切削液的关系 | 第22页 |
2.3.3 工件材料与表面粗糙度的关系 | 第22-23页 |
2.4 提高工件表面粗糙度的方法 | 第23-24页 |
2.5 工件表面粗糙度的评定方法 | 第24-27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车铣回转体内表面运动模型的建立 | 第28-40页 |
3.1 车铣回转体内表面的特点分析 | 第28-29页 |
3.2 建立模拟车铣大型回转体内表面的数学模型 | 第29-37页 |
3.2.1 普通车铣加工大型回转体内表面的模型建立 | 第29-32页 |
3.2.2 正交车铣加工大型回转体内表面的模型建立 | 第32-34页 |
3.2.3 分析模拟正交车铣试验中工件转速和工作台转速的关系 | 第34-37页 |
3.3 正交车铣加工回转体内表面的VERICUT仿真 | 第37-3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4章 正交车铣大型回转体内表面其表面粗糙度的仿真研究 | 第40-52页 |
4.1 MATLAB软件简介 | 第40-41页 |
4.1.1 MATLAB软件的优点 | 第40-41页 |
4.1.2 运用MATLAB软件进行刀具切削轨迹仿真 | 第41页 |
4.2 正交车铣回转体内表面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41-45页 |
4.2.1 建立内表面网格模型 | 第41-43页 |
4.2.2 铣刀与工件公转圈数的确定 | 第43-44页 |
4.2.3 MATLAB仿真过程 | 第44-45页 |
4.3 正交车铣回转体内表面的试验设计 | 第45-49页 |
4.3.1 试验方法—多因素正交试验法 | 第45-46页 |
4.3.2 正交车铣回转体内表面正交试验的设计方案 | 第46页 |
4.3.3 试验因素的选取 | 第46-48页 |
4.3.4 正交试验的设计 | 第48-49页 |
4.4 MATLAB仿真正交车铣回转体内表面 | 第49-5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5章 正交车铣大型回转体内表面的试验研究 | 第52-61页 |
5.1 正交车铣加工大型回转体内表面的试验条件 | 第52-55页 |
5.2 正交车铣加工大型回转体内表面试验数据的测量 | 第55-56页 |
5.3 正交车铣加工大型回转体内表面的试验数据分析 | 第56-58页 |
5.4 正交车铣加工回转体内表面的对比试验研究 | 第58-6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6章 表面粗糙度计算公式的建立 | 第61-70页 |
6.1 多元线性回归数学模型 | 第61-63页 |
6.2 参数的最小二乘估计 | 第63-65页 |
6.3 表面粗糙度计算公式的显著性检验 | 第65-67页 |
6.4 回归方程系数的显著性检验 | 第67-69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结论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