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虚无主义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冲击与应对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7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2页
        1.1.1 研究的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的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6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6页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第16-17页
        1.3.1 研究方法第16页
        1.3.2 研究的创新点第16-17页
第二章 虚无主义及其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负面影响第17-26页
    2.1 虚无主义的内涵及主要表现形式第17-21页
        2.1.1 虚无主义的涵义第17-18页
        2.1.2 虚无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第18-20页
        2.1.3 虚无主义传播的特征第20-21页
    2.2 虚无主义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负面影响第21-26页
        2.2.1 冲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同第22-24页
        2.2.2 冲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认同的过程第24-26页
第三章 虚无主义冲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调查分析第26-35页
    3.1 虚无主义否定社会主义影响大学生认知认同第26-30页
        3.1.1 否认共产主义动摇大学生的道路自信第26-27页
        3.1.2 宣扬西方制度动摇大学生的制度自信第27-28页
        3.1.3 传播西方思想动摇大学生的理论自信第28-29页
        3.1.4 美化西方文化动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第29-30页
    3.2 虚无主义否认历史事实干扰大学生的情感认同第30-32页
        3.2.1 干扰大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第30-31页
        3.2.2 干扰大学生正确分析党史国史第31-32页
    3.3 虚无主义解构价值权威影响大学生的行为认同第32-35页
        3.3.1 解构集体主义价值影响大学生行为选择第32-33页
        3.3.2 解构人生价值影响大学生行为认同第33-35页
第四章 虚无主义冲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原因分析第35-42页
    4.1 虚无主义冲击大学生价值观认同的主观原因第35-38页
        4.1.1 大学生对虚无主义的本质认知不足第35-37页
        4.1.2 大学生心理特点被虚无主义所利用第37-38页
    4.2 虚无主义冲击大学生价值观认同的客观原因第38-42页
        4.2.1 网络环境复杂性凸显第38-39页
        4.2.2 宣传教育工作有待改进第39-40页
        4.2.3 高校理论教育仍需与时俱进第40-42页
第五章 虚无主义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冲击的应对策略第42-51页
    5.1 讲好中国故事强化大学生的理论认同第42-46页
        5.1.1 从正反两个方面加强民族观和国家观宣传教育第42-44页
        5.1.2 纠正对历史问题的错误评价树立正确历史观第44-45页
        5.1.3 加强中国文化熏陶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第45-46页
    5.2 净化社会环境提升大学生的情感认同第46-48页
        5.2.1 利用社会舆论为大学生营建健康的舆论环境第46页
        5.2.2 抓牢媒体话语权为大学生建立良好的社会环境第46-47页
        5.2.3 健全自媒体监管为大学生营造清朗的网络环境第47-48页
    5.3 拓宽高校育人渠道强化大学生的行为认同第48-51页
        5.3.1 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提升学习兴趣第48-49页
        5.3.2 丰富社会实践活动增强活动参与第49-50页
        5.3.3 树立大学生榜样增强行为引导第50-51页
结语第51-52页
致谢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8页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科研和发表论文情况第58-59页
附录B 调查问卷第59-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校硕士研究生供给与市场需求匹配问题研究
下一篇:云南本省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