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交通运输经济论文--旅游经济论文--中国旅游事业论文--地方旅游事业论文

游客感知视角下的昆明旅游亲和力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2-30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6页
        1.1.1 世界经济论坛视角下的旅游亲和力第12-13页
        1.1.2 增强旅游亲和力的必要性以及迫切性第13-14页
        1.1.3 昆明旅游竞争力的现状第14-16页
    1.2 相关研究综述第16-24页
        1.2.1 亲和力研究综述第16-20页
        1.2.2 旅游亲和力研究综述第20-23页
        1.2.3 研究综述小结第23-24页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4-26页
        1.3.1 研究目的第24页
        1.3.2 选题的意义第24-26页
    1.4 研究思路与内容第26-27页
        1.4.1 研究思路第26页
        1.4.2 研究内容第26-27页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27-30页
        1.5.1 研究方法第27-28页
        1.5.2 技术路线第28-30页
2. 相关概念研究与案例分析第30-40页
    2.1 亲和力概念研究第30-31页
    2.2 旅游亲和力概念研究第31-34页
        2.2.1 旅游亲和力概念第31-32页
        2.2.2 旅游亲和力概念辨析第32-33页
        2.2.3 对旅游亲和力的理解第33-34页
    2.3 案例分析第34-38页
        2.3.1 黎巴嫩第34-36页
        2.3.2 杭州第36-38页
    2.4 本章小结第38-40页
3. 旅游者感知的旅游亲和力测评第40-61页
    3.1 评价指标初始项目及来源第40-41页
    3.2 评价指标选取第41-46页
        3.2.1 评价要素第一次筛选第41-44页
        3.2.2 评价要素第二次筛选第44-46页
    3.3 评价指标理解第46-48页
        3.3.1 旅游目的地维度的评价指标第46-47页
        3.3.2 旅游者维度的评价指标第47-48页
    3.4 旅游目的地维度评价指标因子分析第48-55页
        3.4.1 评价指标重要性研究设计第48-49页
        3.4.2 样本检验第49-50页
        3.4.3 公因子提取第50-55页
    3.5 旅游目的地亲和力评价指标模型建立第55-59页
        3.5.1 要素重要性均值统计第55-57页
        3.5.2 旅游目的地维度亲和力评价指标模型的确立第57页
        3.5.3 旅游目的地维度亲和力评价指标模型的确立第57-58页
        3.5.4 模型分析第58-59页
    3.6 本章小结第59-61页
4. 旅游者感知的昆明旅游亲和力测评第61-79页
    4.1 案例选择第61-63页
        4.1.1 昆明简介第61-62页
        4.1.2 案例选择原因第62-63页
    4.2 研究设计第63-64页
        4.2.1 游客感知视角下的昆明旅游亲和力研究问卷设计第63页
        4.2.2 数据收集第63-64页
    4.3 样本检验第64-65页
        4.3.1 信度检验第64页
        4.3.2 效度检验第64-65页
    4.4 昆明旅游亲和力评价要素测量第65-67页
        4.4.1 被调查者特征描述性统计第65-66页
        4.4.2 要素评价第66-67页
    4.5 评价要素的IPA分析第67-75页
        4.5.1 IPA分析简介第67-68页
        4.5.2 要素的IPA分析第68-72页
        4.5.3 IPA分析的结果第72-75页
    4.6 旅游开明度中特殊性指标分析第75-78页
        4.6.1 旅游收入占GDP比重第75-76页
        4.6.2 旅游财政投入水平第76页
        4.6.3 运用产业政策调节供求关系能力第76-77页
        4.6.4 运用行业法规建立市场规则能力第77页
        4.6.5 旅游目的地的开放程度第77-78页
    4.7 本章小结第78-79页
5. 旅游者的情感态度对旅游亲和力的影响研究第79-88页
    5.1 旅游者的情感态度分析第79-83页
        5.1.1 旅游者情感、态度研究第79-81页
        5.1.2 旅游者的情感态度指标确定第81-82页
        5.1.3 旅游者的情感态度指标检验第82-83页
    5.2 旅游目的地维度亲和力评价指标与旅游者维度情感态度相关性分析第83-84页
    5.3 双向互动的旅游亲和力构成第84-87页
        5.3.1 一次旅游活动中基于情感态度对旅游者分类第84-86页
        5.3.2 双向互动的旅游亲和力构成第86-87页
    5.4 本章小结第87-88页
6. 昆明旅游亲和力培育研究第88-94页
    6.1 旅游服务方面第88-90页
        6.1.1 以游客需求为导向强化服务意识第88-89页
        6.1.2 关注本地居民与游客的双方感受第89-90页
    6.2 旅游安全方面第90-91页
        6.2.1 以政府管理为基础推出相应的有力措施第90页
        6.2.2 为旅游安全管理注入市场这只无形的手的作用第90-91页
    6.3 旅游资源方面第91-92页
        6.3.1 树立全新的旅游发展观念第91页
        6.3.2 旅游资源开发规划应走科学发展之路第91-92页
    6.4 旅游基础设施方面第92页
        6.4.1 量的扩张与质的提升并举第92页
        6.4.2 基础设施建设要与现代科技进步相结合第92页
    6.5 旅游开明度方面第92-93页
        6.5.1 走“一盘棋”全域旅游发展道路第92页
        6.5.2 旅游业发展与对内对外开放相结合第92-93页
    6.6 针对旅游者情感态度方面的措施第93-94页
        6.6.1 充分认识到情感营销的重要性第93-94页
7.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94-98页
    7.1 主要研究结论第94-95页
        7.1.1 旅游亲和力概念与本质的研究第94页
        7.1.2 旅游亲和力评价指标的构建第94-95页
        7.1.3 双向互动的旅游亲和力评价模型构建第95页
        7.1.4 昆明培育旅游亲和力的建议第95页
        7.1.5 对旅游者进行了分类第95页
    7.2 可能的创新之处第95-96页
        7.2.1 在研究主题方面第95-96页
        7.2.2 在研究框架方面第96页
        7.2.3 在研究内容方面第96页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96-98页
        7.3.1 旅游亲和力评价指标存在很大的主观性第96页
        7.3.2 调查问卷的范围以及深入分析不够第96-97页
        7.3.3 对旅游者的分类没有做一个后期的验证第97-98页
附录1:旅游亲和力评价指标第98-100页
附录2:旅游亲和力的评价指标专家意见征询表第100-102页
附录3:旅游亲和力评价指标重要性调查问卷第102-104页
附录4:游客感知视角下的昆明旅游亲和力研究调查问卷第104-106页
参考文献第106-11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第110-111页
致谢第111页

论文共11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景观都市主义的地景建筑形态句法探析
下一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