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8页 |
第1章 民事诉讼证据失权制度概述 | 第8-16页 |
·民事诉讼证据失权制度的概念 | 第8-11页 |
·民事诉讼证据失权制度的概念 | 第8页 |
·我国民事诉讼证据失权制度的内容 | 第8-11页 |
·民事诉讼证据失权制度的历史沿革 | 第11-12页 |
·域外沿革 | 第11-12页 |
·国内沿革 | 第12页 |
·民事诉讼证据失权制度的价值 | 第12-16页 |
·有利于实现程序公正 | 第12-13页 |
·有利于维护程序安定 | 第13页 |
·有利于完善民事诉讼制度 | 第13-14页 |
·有利于提高诉讼效益 | 第14页 |
·证据失权的的消极作用 | 第14-16页 |
第2章 两大法系国家(地区)的证据失权制度比较 | 第16-22页 |
·英美法系国家的民事诉讼证据失权制度 | 第16-17页 |
·大陆法系国家的民事诉讼证据失权制度 | 第17-22页 |
·德国的证据失权制度 | 第17-18页 |
·法国的证据失权制度 | 第18-19页 |
·日本的民事诉讼证据失权制度 | 第19页 |
·我国台湾、澳门地区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失权制度的规定 | 第19-20页 |
·两大法系证据失权制度的异同 | 第20-22页 |
第3章 我国证据失权制度的现状和存在的缺陷 | 第22-27页 |
·《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的有关规定 | 第22-23页 |
·举证时限的有关规定 | 第22页 |
·对证据失权临界点予以明确 | 第22页 |
·关于证据失权后果的规定 | 第22-23页 |
·我国现行的民事诉讼证据失权制度中存在的缺陷 | 第23-27页 |
·实质上形同虚设的证据交换制度 | 第23页 |
·尚未建立答辩失权制度 | 第23-24页 |
·存在不是很健全的法官释明权 | 第24页 |
·对于双方当事人诉讼权益平衡不利 | 第24-25页 |
·与现行《民事诉讼法》间存在一定的冲突 | 第25-27页 |
第4章 完善我国的民事诉讼证据失权制度 | 第27-33页 |
·首先对证据失权制度的理论价值取向进行完善 | 第27-29页 |
·对错误的价值取向进行纠正,使正确的理论认识得以统一 | 第27页 |
·把公正与效率的关系处理好 | 第27-28页 |
·正确处理法律事实与客观事实的关系 | 第28页 |
·对国外的先进经验和作法进行借鉴 | 第28-29页 |
·从实践制度上对我国民事诉讼证据失权制度进行完善 | 第29-33页 |
·建立完备的审前会议制度 | 第29页 |
·建立起与之相配套的答辩失权制度 | 第29-30页 |
·法官的释明权的进一步强化 | 第30-31页 |
·赋予法官充分的自由裁量权 | 第31-32页 |
·对于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予以充分维护 | 第32-33页 |
结束语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6页 |
致谢 | 第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