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生活、居住、交通论文

基层治理视角下的黄埔区“三化”服务管理创新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8页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11-12页
        1.1.1 研究的背景第11页
        1.1.2 研究的意义第11-12页
    1.2 相关概念界定第12-14页
        1.2.1 城市基层概念第12页
        1.2.2 城市基层管理概念第12页
        1.2.3 城市基层治理概念第12-13页
        1.2.4 黄埔区“三化”服务管理第13-14页
    1.3 文献综述第14-16页
        1.3.1 治理理论研究第14-15页
        1.3.2 新公共服务理论研究第15页
        1.3.3 信息技术与制度创新研究第15-16页
    1.4 研究的目标及方法第16-17页
        1.4.1 研究的目标第16-17页
        1.4.2 研究的方法第17页
        1.4.3 研究的思路第17页
    1.5 可能的创新之处第17-18页
第二章 我国城市基层管理现状及创新实践第18-26页
    2.1 我国城市基层管理组织形态第18页
    2.2 我国城市传统基层管理模式面临的困境第18-20页
        2.2.1 管理主体结构方面:重政府包揽、轻多方参与第18-19页
        2.2.2 管理制度方面:重“运动式”应对、轻常态化管理第19-20页
        2.2.3 服务对象方面:重户籍人口、轻外来人口第20页
        2.2.4 管理方式方面:重管理控制、轻公共服务第20页
    2.3 城市基层治理创新取向第20-22页
        2.3.1 强化管制取向第20-21页
        2.3.2 社区自治取向第21页
        2.3.3 契合本国国情的改革创新取向第21-22页
    2.4 我国城市基层治理创新实践第22-26页
        2.4.1 北京东城区:城市管理网格化第22-23页
        2.4.2 上海、深圳:社区管理网格化第23页
        2.4.3 北京朝阳区:便民服务网格化第23-24页
        2.4.4 山东省:社区党建网格化第24-25页
        2.4.5 兰州七里河区:“三维数字系统”网格化管理第25-26页
第三章 广州市黄埔区基层治理创新运行模式及发展现状第26-42页
    3.1 黄埔区基层治理创新运行模式第26-36页
        3.1.1 搭建服务管理平台,建立完善运行机制第27-30页
        3.1.2 注重源头治理,推动流程再造第30-32页
        3.1.3 注重三位一体,推动重心下移第32-34页
        3.1.4 注重技术创新,突出协调联动第34-36页
    3.2 黄埔区“三化”服务管理改革的特点第36页
    3.3 黄埔区“三化”服务管理改革的深层意义第36-42页
        3.3.1 摆脱了传统管控模式的路径依赖,建立了政府管理与社区自治的有效链接第37-38页
        3.3.2 减少了科层制的推诿扯皮,建立了条条与块块的有效链接第38页
        3.3.3 减少了管理主客体的对立对峙,建立了管理与服务的有效链接第38-39页
        3.3.4 拓宽了社会组织的发展空间,建立了中西方和谐社会建设机制的有效链接第39-42页
第四章 广州市黄埔区基层治理创新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第42-49页
    4.1 存在问题第42-45页
        4.1.1 基层创新与上级管理难以有效衔接第42页
        4.1.2 资源整合面临惯性掣肘第42页
        4.1.3 社区自治流于形式第42-44页
        4.1.4 社会组织作用未被认可第44页
        4.1.5 社工人才十分紧缺第44-45页
        4.1.6 志愿者服务处于自发状态第45页
    4.2 原因分析第45-49页
        4.2.1 缺乏顶层设计第45页
        4.2.2 传统的科层制根深蒂固第45-46页
        4.2.3“议行分设”落实不到位第46页
        4.2.4 宽容、扶持新生事物的力度仍不够大第46-47页
        4.2.5 遏止人才流失措施不多第47页
        4.2.6 志愿服务缺乏制度保障第47-49页
第五章 进一步提升城市基层治理水平的对策建议第49-59页
    5.1 推进顶层设计,增强改革政策匹配性第49-50页
    5.2 树立法治信仰,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第50-51页
    5.3 协调各种关系,增强治理创新平衡度第51-52页
    5.4 强化服务功能,增强基层治理亲和力第52-53页
    5.5 突出社区建设,增强社区居民自治力第53-55页
    5.6 培育社会组织,增加社会力量参与度第55-57页
    5.7 推进机构改革,实现行政架构扁平化第57-58页
    5.8 创新治理手段,实施基层治理云战略第58-59页
结论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2页
致谢第62-63页
附件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河北省海事局人岗匹配评价研究
下一篇:蒙古国与“第三邻国”的关系及其对中国的影响--以蒙美、蒙日关系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