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4页 |
Abstract | 第14-1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43页 |
·课题背景 | 第17-27页 |
·片上多核——CMP | 第17-19页 |
·CMP中的全局互连线瓶颈 | 第19-21页 |
·应用程序对片上互连的需求 | 第21-22页 |
·片上互连网络NoC | 第22-27页 |
·NoC相关研究 | 第27-37页 |
·物理链路 | 第28-29页 |
·路由器微体系结构 | 第29-37页 |
·低功耗设计 | 第37页 |
·论文主要工作 | 第37-40页 |
·论文结构 | 第40-43页 |
第二章 NoC基础理论 | 第43-59页 |
·NoC的构成 | 第43-51页 |
·拓扑结构 | 第43-45页 |
·路由算法 | 第45-47页 |
·交换策略 | 第47-51页 |
·NoC的评估 | 第51-56页 |
·性能评估指标 | 第51-53页 |
·网络模拟方法 | 第53-56页 |
·NoC的功耗与面积开销 | 第56-57页 |
·NoC的功耗开销 | 第56页 |
·NoC的面积开销 | 第56-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三章 CDB微体系结构 | 第59-73页 |
·引言 | 第59-60页 |
·CDB的微体系结构 | 第60-64页 |
·CDB的结构 | 第60-62页 |
·基于CDB的流水化链路 | 第62-63页 |
·拥塞控制 | 第63-64页 |
·面积开销 | 第64页 |
·CDB的延迟模型 | 第64-68页 |
·逻辑努力原理 | 第64-65页 |
·CDB关键路径 | 第65-67页 |
·模型有效性 | 第67页 |
·CDB的延迟构成 | 第67-68页 |
·实验分析 | 第68-71页 |
·延迟优化的repeater插入技术 | 第68-69页 |
·链路流水线深度 | 第69-71页 |
·小结 | 第71-73页 |
第四章 基于CDB的双时钟周期DVOQR | 第73-93页 |
·DVOQR微体系结构 | 第74-80页 |
·DVOQR结构 | 第74-79页 |
·流水线 | 第79-80页 |
·流水化物理链路 | 第80页 |
·DVOQR延迟模型 | 第80-83页 |
·流水线关键路径 | 第80-82页 |
·延迟模型的有效性 | 第82页 |
·DVOQR性能与体系结构参数敏感性 | 第82-83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83-89页 |
·实验配置 | 第83-84页 |
·合成负载结果分析 | 第84-87页 |
·应用驱动负载结果分析 | 第87-89页 |
·硬件实现 | 第89-90页 |
·实现结果 | 第89-90页 |
·讨论 | 第90页 |
·小结 | 第90-93页 |
第五章 低面积开销的BEA-BLESS | 第93-115页 |
·引言 | 第93-94页 |
·B-BLESS | 第94-95页 |
·FBEA-BLESS | 第95-101页 |
·SABE分配器 | 第96-99页 |
·报片注入策略 | 第99-100页 |
·GoSS活锁避免机制 | 第100-101页 |
·PBEA-BLESS | 第101-106页 |
·虚拟接收技术 | 第103-105页 |
·改进的GoSS活锁避免机制 | 第105-106页 |
·饿死避免 | 第106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106-112页 |
·实验配置 | 第106-107页 |
·合成负载结果分析 | 第107-110页 |
·真实驱动负载结果分析 | 第110-112页 |
·硬件实现 | 第112-113页 |
·小结 | 第113-115页 |
第六章 基于DVOQR的负载均衡的多播路由器 | 第115-137页 |
·引言 | 第115页 |
·多播路由算法评估 | 第115-124页 |
·多播吞吐率模型 | 第116-117页 |
·多播路由算法 | 第117-120页 |
·网络吞吐率评估 | 第120-124页 |
·SM-DVOQR | 第124-130页 |
·SM-UDBA | 第124-125页 |
·路由计算单元 | 第125-128页 |
·死锁避免 | 第128-129页 |
·流水线 | 第129-130页 |
·负载均衡的SMDL-DVOQR | 第130-131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131-135页 |
·实验配置 | 第131-132页 |
·网络性能与局部输出端口带宽的敏感度 | 第132-133页 |
·网络性能与多播路由算法的敏感度 | 第133-134页 |
·网络平均接收率 | 第134-135页 |
·硬件实现 | 第135页 |
·小结 | 第135-137页 |
第七章 RTL级的DVOQR功耗分析及漏流功耗优化 | 第137-153页 |
·引言 | 第137页 |
·RTL级的DVOQR功耗分析 | 第137-143页 |
·RTL级的功耗分析流程 | 第137-139页 |
·静态功耗 | 第139页 |
·动态功耗 | 第139-142页 |
·漏流功耗 | 第142-143页 |
·漏流功耗管理策略 | 第143-147页 |
·自适应缓冲管理 | 第143-146页 |
·提前唤醒技术 | 第146-147页 |
·两项缓冲不关闭策略 | 第147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147-152页 |
·评估方法 | 第147-148页 |
·实验配置 | 第148页 |
·与Tidledetect的敏感性 | 第148-150页 |
·与Twakeup的敏感性 | 第150-151页 |
·与网络注入率的敏感性 | 第151-152页 |
·小结 | 第152-153页 |
第八章 结束语 | 第153-157页 |
·本文工作总结 | 第153-155页 |
·未来研究方向 | 第155-157页 |
致谢 | 第157-161页 |
参考文献 | 第161-173页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173-177页 |
附录A 缩略表 | 第177-1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