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1 绪论 | 第15-24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5-16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2.1 国外顶管施工技术的发展历程 | 第16-17页 |
1.2.2 国内顶管施工技术的发展历程 | 第17-18页 |
1.3 顶管施工技术的研究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 | 第18-21页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22-24页 |
2 顶管法施工工艺 | 第24-31页 |
2.1 顶管施工的基本原理 | 第24-25页 |
2.1.1 大断面顶管施工与盾构施工的相同点 | 第24页 |
2.1.2 顶管法与盾构法的不同点 | 第24-25页 |
2.2 顶管施工的基本过程 | 第25-28页 |
2.2.1 顶管法施工的主要步骤 | 第25-27页 |
2.2.2 顶管施工工艺流程图 | 第27-28页 |
2.3 顶管法施工的分类 | 第28-2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3 深圳地铁9号线大断面矩形顶管技术在地下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 第31-54页 |
3.1 工程概况 | 第31页 |
3.2 工程地质环境条件 | 第31-35页 |
3.2.1 场地地貌及周边环境条件 | 第31-33页 |
3.2.2 气象水文条件 | 第33-34页 |
3.2.3 工程地质条件 | 第34-35页 |
3.2.4 水文地质条件 | 第35页 |
3.3 顶管工程施工的主要工作内容以及关键施工技术 | 第35-42页 |
3.3.1 顶管工程的主要工作内容 | 第35-36页 |
3.3.2 主要施工工法 | 第36-37页 |
3.3.3 施工平面布置 | 第37-40页 |
3.3.4 施工剖面 | 第40-41页 |
3.3.5 A段顶管施工难点及关键施工技术 | 第41页 |
3.3.6 B段顶管施工难点及关键施工技术 | 第41-42页 |
3.4 顶管施工总体布置方案 | 第42-51页 |
3.4.1 场地安排 | 第42页 |
3.4.2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 第42-43页 |
3.4.3 顶管机选型 | 第43-44页 |
3.4.4 顶进设备安装 | 第44-5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1-54页 |
4 注浆减阻关键技术研究 | 第54-73页 |
4.1 触变泥浆减阻机理 | 第54-55页 |
4.2 注浆减阻施工关键技术 | 第55-57页 |
4.3 管节减阻技术 | 第57-58页 |
4.4 渣土改良技术 | 第58-59页 |
4.5 工程实施效果分析 | 第59-71页 |
4.5.1 顶管推力计算方法及结果 | 第59-68页 |
4.5.2 实测推力与理论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 第68-7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5 地面沉降控制技术研究 | 第73-90页 |
5.1 引发地面沉降的因素及控制措施 | 第73-84页 |
5.1.1 引发地面沉降的因素 | 第73页 |
5.1.2 地面沉降控制措施 | 第73-83页 |
5.1.3 管道整体不均匀沉降的预防措施 | 第83-84页 |
5.2 顶管机顶进姿态测量、控制、纠偏技术 | 第84-86页 |
5.2.1 姿态测量及控制技术 | 第84页 |
5.2.2 纠偏技术 | 第84-85页 |
5.2.3 顶进测量及控制技术 | 第85-86页 |
5.3 顶进速度及出土量控制技术 | 第86页 |
5.4 工程实施效果分析 | 第86-88页 |
5.4.1 A段沉降量监测结果分析 | 第87-88页 |
5.4.2 B段沉降量监测结果分析 | 第8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8-90页 |
6 其他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 第90-101页 |
6.1 进洞关键技术 | 第90-93页 |
6.2 出洞关键技术 | 第93-96页 |
6.2.1 顶管机出洞技术 | 第93页 |
6.2.2 覆土反压施工方法 | 第93-94页 |
6.2.3 顶管机解体分段吊出 | 第94-95页 |
6.2.4 顶管机正常接收吊出 | 第95-96页 |
6.3 管节防水、止水技术 | 第96-97页 |
6.4 顶管通道与地铁出入口暗挖段侧向开洞驳接技术 | 第97-99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99-101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101-107页 |
7.1 本文研究工作的总结 | 第101-105页 |
7.2 对今后研究工作的展望 | 第105-107页 |
参考文献 | 第107-113页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第113-115页 |
致谢 | 第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