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结构理论、计算论文--结构荷载与结构承载力论文

屋盖极值风压估算方法比较及边角区域极值风压调整方法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6页
    1.1 前言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1 屋盖围护结构风压特性第12-13页
        1.2.2 极值风压估算第13-14页
        1.2.3 极值风压面积折减第14页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4-16页
第二章 极值风压估算的基本理论及方法第16-34页
    2.1 风荷载基本理论第16-20页
        2.1.1 基本风压的相关规定第16-18页
        2.1.2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第18-19页
        2.1.3 局部体型系数第19页
        2.1.4 风速与风压的构成部分第19页
        2.1.5 围护结构风荷载的计算第19-20页
        2.1.6 风压系数第20页
    2.2 风压的概率密度分布第20-23页
        2.2.1 常见的分布类型第21-22页
        2.2.2 样本分布的偏态系数和峰态系数第22-23页
    2.3 阵风系数法第23-24页
    2.4 峰值因子法第24-25页
    2.5 非高斯过程转换方法第25页
    2.6 Sadek-Simiu方法第25-27页
    2.7 修正的Hermite矩模型变换方法第27-29页
    2.8 最优线性无偏估计方法第29-32页
    2.9 峰值分段平均法第32页
    2.10 本章小结第32-34页
第三章 不同方法对柱面屋盖极值风压的估算结果第34-49页
    3.1 风洞简介第34-35页
    3.2 柱面屋盖风洞试验简介第35-38页
        3.2.1 试验模型介绍第35-37页
        3.2.2 试验风场模拟第37-38页
    3.3 极值风压系数估算结果的比较第38-48页
    3.4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四章 柱面屋盖极值风压分布特征及面积折减系数第49-72页
    4.1 试验结果及其与日本规范的对比第49-67页
        4.1.1 不同风向角下的极值风压系数结果对比第49-60页
        4.1.2 试验结果与日本规范的对比第60-67页
    4.2 极值风压系数随从属面积折减情况第67-71页
    4.3 本章小结第71-72页
第五章 屋盖边角区域最小极值风压调整方法第72-94页
    5.1 几个典型大跨度屋盖试验简介第72-84页
        5.1.1 某大剧院第72-73页
        5.1.2 某博物馆第73-75页
        5.1.3 柱面屋盖第75-76页
        5.1.4 低矮建筑标准模型TTU第76-77页
        5.1.5 某火车站第77-80页
        5.1.6 某干煤棚第80-81页
        5.1.7 某热电厂第81-82页
        5.1.8 某体育中心第82-84页
    5.2 阵风系数法和峰值分段平均法在边角区域的对比第84-88页
        5.2.1 使用规范推荐阵风系数的结果第84-86页
        5.2.2 考虑湍流度修正后的结果第86-88页
    5.3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屋盖边角区域的最小极值风压校核第88-92页
        5.3.1 试验情况第88-90页
        5.3.2 边角区域最小极值风压统计规律校核第90-92页
    5.4 屋盖围护结构风荷载的建议计算式第92-93页
    5.5 本章小结第93-94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94-96页
    6.1 结论第94页
    6.2 展望第94-96页
附录A 面积折减的具体区域选取第96-114页
参考文献第114-11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17-118页
致谢第118-119页
IV-2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第119页

论文共11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社会资本对建筑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下一篇:基于景观生态视角下的大学校园滨水景观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