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架林区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测度与影响机理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述评 | 第11-16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3 研究述评 | 第15-16页 |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 第16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6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6-19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2 相关理论与体系构建 | 第19-29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9页 |
2.1.1 社会-生态系统 | 第19页 |
2.1.2 脆弱性 | 第19页 |
2.1.3 恢复力 | 第19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9-22页 |
2.2.1 适应性循环理论 | 第20-21页 |
2.2.2 扰沌理论 | 第21-22页 |
2.3 指标体系构建 | 第22-25页 |
2.3.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第22页 |
2.3.2 指标体系构建框架 | 第22-25页 |
2.4 测度方法选取 | 第25-29页 |
2.4.1 数据来源 | 第25页 |
2.4.2 权重确定 | 第25-26页 |
2.4.3 评价方法 | 第26-29页 |
3 神农架林区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测度 | 第29-42页 |
3.1 神农架林区概况 | 第29-31页 |
3.1.1 经济概况 | 第29-30页 |
3.1.2 社会概况 | 第30页 |
3.1.3 资源概况 | 第30-31页 |
3.2 恢复力测度时序变化 | 第31-40页 |
3.2.1 脆弱性指数时序变化 | 第31-34页 |
3.2.2 应对能力指数时序变化 | 第34-37页 |
3.2.3 恢复力指数时序变化 | 第37-40页 |
3.3 恢复力测度比较分析 | 第40-42页 |
4 神农架林区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影响机理分析 | 第42-53页 |
4.1 脆弱性影响因子与恢复力关联分析 | 第42-46页 |
4.1.1 社会子系统脆弱性 | 第42-43页 |
4.1.2 经济子系统脆弱性 | 第43-45页 |
4.1.3 生态子系统脆弱性 | 第45-46页 |
4.2 应对能力影响因子与恢复力关联分析 | 第46-50页 |
4.2.1 社会子系统应对能力 | 第46-47页 |
4.2.2 经济子系统应对能力 | 第47-49页 |
4.2.3 生态子系统应对能力 | 第49-50页 |
4.3 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影响机理分析 | 第50-53页 |
4.3.1 影响机理 | 第50-51页 |
4.3.2 影响曲线和规律 | 第51-53页 |
5 结论与讨论 | 第53-56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53-54页 |
5.2 对策建议 | 第54-55页 |
5.3 研究展望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