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发展动态及发展趋势 | 第9-12页 |
1.2.1 国外发展动态 | 第10页 |
1.2.2 国内发展动态 | 第10-11页 |
1.2.3 包装机械的发展趋势 | 第11-12页 |
1.3 国内颗粒包装机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2页 |
1.4 课题的研究来源、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4.1 课题的研究来源 | 第12页 |
1.4.2 课题的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4.3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包装机的主传动系统的结构设计 | 第14-29页 |
2.1 立式包装机的组成和介绍 | 第14-15页 |
2.2 立式包装机的工作原理 | 第15-16页 |
2.3 立式包装机的主传动系统的简介 | 第16-17页 |
2.4 电机的选择 | 第17页 |
2.5 分配轴的设计 | 第17-21页 |
2.5.1 分配轴的结构设计 | 第17-18页 |
2.5.2 分配轴的降速比的确定 | 第18页 |
2.5.3 分配轴的受力计算 | 第18-21页 |
2.6 传送带的设计 | 第21-23页 |
2.6.1 传送带简介 | 第21页 |
2.6.2 带传动的设计计算 | 第21-23页 |
2.7 齿轮结构设计 | 第23-26页 |
2.7.1 齿轮传动概述 | 第23页 |
2.7.2 齿轮传动设计 | 第23-26页 |
2.8 凸轮结构设计 | 第26-28页 |
2.8.1 凸轮的选择 | 第26-27页 |
2.8.2 凸轮传动机构分析 | 第27-28页 |
2.9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包装机的关键部件的动力学分析和有限元分析 | 第29-43页 |
3.1 热封机构的动力学分析 | 第29-33页 |
3.1.1 ADAMS软件概述 | 第29页 |
3.1.2 多体系统动力学的理论基础 | 第29-30页 |
3.1.3 动力学分析模型的建立 | 第30-31页 |
3.1.4 机构零件运动分析及受力分析 | 第31-33页 |
3.2 有限元分析的理论简介 | 第33-34页 |
3.2.1 有限元法的基本思想 | 第33页 |
3.2.2 有限元分析的基本理论 | 第33-34页 |
3.3 ANSYS软件简介 | 第34页 |
3.4 分配轴的谐响应分析 | 第34-38页 |
3.4.1 谐响应分析概述 | 第35页 |
3.4.2 分析过程和结论 | 第35-38页 |
3.5 热封机构的稳态热分析 | 第38-42页 |
3.5.1 热力学分析概述 | 第38-39页 |
3.5.2 热传导问题的理论基础 | 第39页 |
3.5.3 稳态热分析的过程和结论 | 第39-42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包装机的主传动系统的随机振动分析和实验分析 | 第43-59页 |
4.1 随机振动分析的基本概念 | 第43-44页 |
4.2 随机振动分析简介 | 第44-45页 |
4.3 振动缓冲的原理 | 第45-46页 |
4.4 随机振动分析的过程和结论 | 第46-53页 |
4.5 包装机的主传动系统的实验分析 | 第53-57页 |
4.6 实验分析和理论计算的结果对比分析 | 第57-58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包装机的二次组包系统的设计 | 第59-77页 |
5.1 二次组包的工艺方案的设计 | 第59-66页 |
5.1.1 确定组包方法 | 第59页 |
5.1.2 组包工艺方案的拟定 | 第59-62页 |
5.1.3 机构选型 | 第62-64页 |
5.1.4 二次组包系统的工作循环图 | 第64-66页 |
5.2 链传动的设计 | 第66-67页 |
5.2.1 选择链轮齿数和确定传动比 | 第66页 |
5.2.2 确定链条的型号和节距p | 第66页 |
5.2.3 计算链节数和中心距 | 第66-67页 |
5.2.4 计算链速v,确定润滑方式 | 第67页 |
5.2.5 推板尺寸的确定 | 第67页 |
5.2.6 三维模型 | 第67页 |
5.3 凸轮摆杆机构的设计 | 第67-70页 |
5.3.1 锥齿轮尺寸的确定 | 第67-68页 |
5.3.2 凸轮摆杆尺寸的确定 | 第68-70页 |
5.4 气缸的选型和设计 | 第70-71页 |
5.4.1 气缸型号的选择 | 第70页 |
5.4.2 气缸接头的选择 | 第70-71页 |
5.4.3 变形机构的气缸行程计算 | 第71页 |
5.5 步进电机及联轴器的选择 | 第71-72页 |
5.5.1 步进电机的选择 | 第71-72页 |
5.5.2 联轴器的选择 | 第72页 |
5.6 托板挡柱的设计 | 第72-73页 |
5.7 控制系统的设计 | 第73-76页 |
5.7.1 控制系统的组成 | 第73-74页 |
5.7.2 气压控制系统的设计 | 第74-75页 |
5.7.3 PLC控制器的I/O口分配 | 第75页 |
5.7.4 二次组包系统的控制方法 | 第75-76页 |
5.8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第77-79页 |
6.1 论文总结 | 第77-78页 |
6.2 创新性 | 第78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83-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