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1.3 调研对象 | 第12页 |
1.4 调研方法 | 第12-13页 |
第2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现状 | 第13-20页 |
2.1 课程概述 | 第13-15页 |
2.1.1 实效性的概念 | 第13-14页 |
2.1.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育的课程教学 | 第14页 |
2.1.3 课程历史 | 第14页 |
2.1.4 课程管理 | 第14页 |
2.1.5 课程考核及结业 | 第14-15页 |
2.2 课程教学现状 | 第15-20页 |
2.2.1 教育者学科及学历背景 | 第18页 |
2.2.2 课堂教学方式方法 | 第18-19页 |
2.2.3 教学实效评估 | 第19-20页 |
第3章 “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0-26页 |
3.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 | 第20-21页 |
3.1.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缺乏创新观念 | 第20-21页 |
3.1.2 教师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 第21页 |
3.1.3 学生学习兴趣不浓 | 第21页 |
3.1.4 教学社会实践教育活动欠缺 | 第21页 |
3.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第21-24页 |
3.2.1 过于陈旧传统的教学模式 | 第21-22页 |
3.2.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理论教学存在的问题 | 第22-23页 |
3.2.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第23页 |
3.2.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缺乏规范性的课时分配 | 第23页 |
3.2.5 教学形式相对缺少社会必要性 | 第23页 |
3.2.6 教师的教学指导缺乏实效性 | 第23-24页 |
3.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性存在的问题 | 第24-26页 |
3.3.1 从大学生角度分析 | 第24页 |
3.3.2 从教育教师角度分析 | 第24-25页 |
3.3.3 从教育社会价值观分析 | 第25-26页 |
第4章 提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育教学实效性的对策建议 | 第26-33页 |
4.1 创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育教学理念 | 第26-28页 |
4.1.1 转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育教学观念 | 第26页 |
4.1.2 正确处理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育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 | 第26-28页 |
4.2 改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教学内容、方法及模式 | 第28-30页 |
4.2.1 改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教学内容 | 第28-29页 |
4.2.2 尝试改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教学方法 | 第29页 |
4.2.3 改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教学现有模式 | 第29-30页 |
4.2.4 改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教学管理模式 | 第30页 |
4.3 注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实效性 | 第30-33页 |
4.3.1 改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的考核方法 | 第30页 |
4.3.2 实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教授多元化 | 第30-32页 |
4.3.3 完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课教学体系 | 第32-33页 |
第5章 结论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9页 |
作者简介 | 第39-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附录 | 第41-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