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英文缩略表 | 第12-13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3-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9页 |
1.1.1 我国淡水环境中喹诺酮抗生素残留现状 | 第13-15页 |
1.1.2 手性药物在淡水环境系统中立体选择性行为研究 | 第15-17页 |
1.1.3 手性喹诺酮类抗生素 | 第17-19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9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9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9页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第二章 氟甲喹及其手性代谢物对映体拆分方法 | 第21-28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1-24页 |
2.1.1 药品与试剂 | 第21页 |
2.1.2 仪器设备 | 第21-22页 |
2.1.3 主要溶剂配制 | 第22页 |
2.1.4 7-羟基氟甲喹的合成 | 第22页 |
2.1.5 氟甲喹的对映体分离方法 | 第22-23页 |
2.1.6 7-羟基氟甲喹的对映体分离方法 | 第23-24页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24-27页 |
2.2.1 合成7-羟基氟甲喹产物的确证 | 第24页 |
2.2.2 氟甲喹旋光性测定及结构确证 | 第24-25页 |
2.2.3 手性分离条件优化 | 第25-27页 |
2.3 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氟甲喹及代谢产物痕量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28-34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28-30页 |
3.1.1 药品与试剂 | 第28页 |
3.1.2 仪器设备 | 第28页 |
3.1.3 供试沉积物 | 第28-29页 |
3.1.4 氟甲喹及其代谢产物痕量分析方法 | 第29-30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30-33页 |
3.2.1 痕量分析方法优化 | 第30-31页 |
3.2.2 方法验证 | 第31-33页 |
3.3 小结 | 第33-34页 |
第四章 氟甲喹在沉积物中的立体选择性吸附规律研究 | 第34-44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34-36页 |
4.1.1 药品与试剂 | 第34页 |
4.1.2 仪器设备 | 第34-35页 |
4.1.3 供试沉积物 | 第35页 |
4.1.4 试验方法 | 第35-36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36-42页 |
4.2.1 1 | 第36-38页 |
4.2.2 2 | 第38-40页 |
4.2.3 3 | 第40-42页 |
4.3 小结 | 第42-44页 |
第五章 氟甲喹在沉积物中的立体选择性降解机制研究 | 第44-53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44-46页 |
5.1.1 药品与试剂 | 第44页 |
5.1.2 仪器设备 | 第44页 |
5.1.3 供试沉积物 | 第44-45页 |
5.1.4 试验方法 | 第45页 |
5.1.5 数据处理 | 第45-46页 |
5.2 结果与讨论 | 第46-52页 |
5.2.1 灭菌条件下氟甲喹在沉积物中的降解 | 第46-49页 |
5.2.2 自然条件下氟甲喹在沉积物中的降解 | 第49-52页 |
5.3 小结 | 第52-53页 |
第六章 全文结论 | 第53-55页 |
6.1 本研究主要结论 | 第53页 |
6.1.1 氟甲喹及其代谢产物对映体的分离及痕量分析方法的确定 | 第53页 |
6.1.2 氟甲喹对映体在沉积物中的立体选择性吸附 | 第53页 |
6.1.3 氟甲喹对映体在沉积物中的立体选择性降解 | 第53页 |
6.2 创新点 | 第53-54页 |
6.3 主要问题 | 第54页 |
6.4 进一步研究方向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作者简历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