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

“被害人危险接受”概念下的出罪探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被害人危险接受”问题概述第9-15页
    1.1 典型案例介绍第9-10页
        1.1.1 “田某”致妻坠楼案第9-10页
        1.1.2 “肖某”递农药案第10页
    1.2 危险接受问题的引出第10-11页
    1.3 “被害人危险接受”的内部区分问题第11-15页
        1.3.1 基于着手风险实现行为者的区分第11-12页
        1.3.2 对于无内部区分必要性观点的批判第12-15页
第2章 “被害人危险接受”两种类型化下的出罪论证第15-23页
    2.1 在“自己危险化”中运用共犯实行从属性理论出罪第15-19页
        2.1.1 共犯实行从属性说的提出第15-16页
        2.1.2 “自己危险化”适用共犯实行从属理论之前提第16-17页
        2.1.3 过失犯罪中存在非共同正犯的共同过失犯罪第17-18页
        2.1.4 共犯实行从属理论在“自己危险化”的实际运用第18-19页
    2.2 在“他者危险化”中运用客观归责理论出罪第19-23页
        2.2.1 客观归责理论在“他者危险化”中的应用第19-20页
        2.2.2 被害人信条理论在客观归责中的补充第20-21页
        2.2.3 “他者危险化”中行为人出罪的判定第21-23页
第3章 “被害人危险接受”中行为人出罪的认定步骤第23-26页
    3.1 判断“被害人危险接受”成立的要件范围第23-25页
    3.2 判断是谁主导了冒险行为的着手第25-26页
第4章 “被害人危险接受”在不同犯罪论体系中的定位第26-29页
    4.1 在三阶层犯罪论体系下对案例的出罪验证第26-27页
        4.1.1 对田某致妻坠楼案的验证第26页
        4.1.2 对肖某递农药案的验证第26-27页
    4.2 在我国刑法中的定位第27-29页
        4.2.1 “被害人危险接受”在四要件犯罪构成体系中的出罪定位缺失第27-28页
        4.2.2 “被害人危险接受”在我国刑法犯罪构成外部的出罪定位探究第28-29页
结语第29-30页
参考文献第30-32页
致谢第32页

论文共3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刑事防卫案件的边际事实及其效应
下一篇:我国违约精神损害赔偿正当性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