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临床医学论文--诊断学论文--影像诊断学论文--核磁共振成像论文

3.0T磁共振颈动脉斑块高分辨成像的临床应用及炎症指标NLR在易损斑块诊断中的参考价值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缩略词表第13-14页
第一章 前言第14-16页
第二章 3.0T磁共振颈动脉斑块高分辨成像的临床应用第16-23页
    2.1 研究对象第16页
    2.2 实验方法第16-19页
        2.2.1 MRI扫描设备第16页
        2.2.2 扫描方法、序列及参数第16-17页
        2.2.3 图像评价第17-18页
        2.2.4 图像后处理第18页
        2.2.5 数据采集第18-19页
    2.3 统计学方法第19页
    2.4 结果分析第19-23页
        2.4.1 卒中侧与非卒中侧颈动脉管壁负荷比较第20-21页
        2.4.2 卒中侧与非卒中侧颈动脉斑块成分及其含量比较第21页
        2.4.3 斑块成分与缺血性卒中风险的logistic回归分析第21-23页
第三章 炎症指标NLR在易损斑块诊断中的参考价值第23-27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23-24页
        3.1.1 研究对象第23页
        3.1.2 实验分组第23-24页
        3.1.3 资料收集第24页
    3.2 统计学方法第24页
    3.3 结果分析第24-27页
        3.3.1 一般临床资料比较第24-25页
        3.3.2 血常规及血生化指标比较第25-26页
        3.3.3 颈动脉易损斑块危险因素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第26-27页
第四章 讨论第27-33页
    4.1 3.0T磁共振颈动脉斑块高分辨成像技术优势第27-28页
    4.2 颈动脉管壁负荷及斑块定量分析的临床价值第28-30页
    4.3 NLR对易损斑块的参考价值第30-33页
第五章 结论第33-34页
参考文献第34-40页
附图第40-52页
致谢第52-53页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第53-54页
综述第54-64页
    参考文献第61-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N-(Z)-9-十八烯基-2-丙磺酰胺对Ⅱ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及机制研究
下一篇:双靶向ACK1与KIT抑制胃肠道间质瘤增殖的作用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