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内科学论文--内分泌腺疾病及代谢病论文--胰岛疾病论文--糖尿病论文

N-(Z)-9-十八烯基-2-丙磺酰胺对Ⅱ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及机制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引言第10-18页
    1.1. Ⅱ型糖尿病与氧化物酶增殖激活受体激动剂第10-11页
        1.1.1. Ⅱ型糖尿病现状第10页
        1.1.2. 过氧化物酶体增值剂激活受体的概述第10页
        1.1.3. PPARα/γ 双靶点激动剂在Ⅱ型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第10-11页
    1.2. 糖异生概述第11-14页
        1.2.1. 肝脏糖异生转导通路第12-14页
    1.3. 油酰乙醇胺(OEA)及N-(Z)9十八烯基2丙磺酰胺(N15)概述第14-16页
        1.3.1. OEA及N15的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2. N15的合成过程第15-16页
    1.4. 立题依据第16-17页
    1.5. 研究路线第17-18页
第2章 N15对STZ诱导糖尿病KM小鼠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第18-34页
    第1节 材料与方法第18-26页
        1.1.1. 实验材料第18-22页
        1.1.2. 实验方法第22-26页
    第2节 实验结果第26-31页
        2.2.1. N15可有效改善糖尿病KM小鼠糖代谢水平第26-27页
        2.2.2. N15可有效改善糖尿病小鼠糖耐量及胰岛素耐量水平第27-28页
        2.2.3. N15对糖尿病KM小鼠糖代谢的调控作用与PPARγ 相关第28-29页
        2.2.4. N15可有效增加糖尿病小鼠肝脏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PKB,Akt)蛋白活性情况的影响第29页
        2.2.5. N15及吡格列酮对KM小鼠肝脏的毒性影响第29-31页
    第3节 讨论第31-33页
        2.3.1. N15调节糖尿病小鼠的葡萄糖代谢第31-32页
        2.3.2. N15的用药安全性第32-33页
    第4节 实验小结第33-34页
第3章 N15对高脂高糖饲料联合STZ诱导C57BL/6 小鼠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第34-44页
    第1节 材料与方法第34-38页
        3.1.1. 实验材料第34-36页
        3.1.2. 实验方法第36-38页
    第2节 实验结果第38-42页
        3.2.1. N15能有效提高糖尿病C57BL/ 6 小鼠糖代谢水平第38页
        3.2.2. N15可以改善糖尿病C57BL / 6 小鼠口服糖耐量水平第38-39页
        3.2.3. N15可有效调节糖尿病C57BL/6 小鼠脂质代谢第39-40页
        3.2.4. N15可增加糖尿病C57BL/6 小鼠肝脏糖异生关键蛋白PEPCK和G6Pase的蛋白表达水平第40-42页
    第3节 讨论第42-43页
        3.3.1. N15对Ⅱ型糖尿病小鼠糖脂糖脂代谢的调节第42-43页
        3.3.2. N15对Ⅱ型糖尿病小鼠肝糖异生的影响第43页
    第4节 实验小结第43-44页
第4章 N15对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糖异生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第44-60页
    第1节 材料与方法第45-49页
        4.1.1. 实验材料第45-47页
        4.1.2. 实验方法第47-49页
    第2节 结果与分析第49-56页
        4.2.1. N15及吡格列酮对Hep G2细胞存活率及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第49-51页
        4.2.2. N15和吡格列酮对Hep G2细胞葡萄糖消耗和产生的影响第51-52页
        4.2.3. N15及吡格列酮对Hep G2细胞糖异生关键蛋白PEPCK和G6Pase的影响第52-53页
        4.2.4. N15对肝细胞糖异生关键蛋白PEPCK和G6Pase的影响与PPARγ 相关第53-55页
        4.2.5. N15对Hep G2细胞葡萄糖消耗及生成的影响与PPARγ 相关第55-56页
    第3节 讨论第56-59页
        4.3.1. N15及吡格列酮对于肝细胞毒性的影响第56-57页
        4.3.2. N15及吡格列酮对肝胰岛素抵抗的影响第57页
        4.3.3. N15通过PPARγ 通路抑制肝糖异生改善胰岛素抵抗第57-59页
    第4节 实验小结第59-60页
全文总结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6页
致谢第66-67页
个人简介、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科研成果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幽门螺杆菌对D-HAEC的LR11和动脉硬化相关危险因子的影响
下一篇:3.0T磁共振颈动脉斑块高分辨成像的临床应用及炎症指标NLR在易损斑块诊断中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