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辱母杀人案”看移动互联时代的舆论倒逼现象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6-12页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6-8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1-12页 |
一、“舆论倒逼”现象中的概念及特点 | 第12-16页 |
(一)“舆论倒逼”的相关概念 | 第12-13页 |
(二)“舆论倒逼”现象的特点 | 第13-16页 |
二、“辱母杀人案”中舆论的演变过程 | 第16-23页 |
(一)舆论酝酿期:网络媒体抢先报道 | 第16-17页 |
(二)舆论扩散期:传统媒体和自媒体同时跟进报道 | 第17-19页 |
(三)舆论爆发期:舆论深度发酵官方被舆论倒逼表态 | 第19-20页 |
(四)舆论缓解期:民意得到回应舆论逐渐平息 | 第20-21页 |
(五)舆论回温期:民众持续关注案件进展 | 第21页 |
(六)舆论的第二次高潮:舆论媒体司法三方共振 | 第21-23页 |
三、“辱母杀人案”中舆论倒逼的社会影响 | 第23-27页 |
(一)舆论倒逼的积极作用 | 第23-24页 |
1.有效处理舆论争议 | 第23页 |
2.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 第23-24页 |
(二)舆论倒逼的消极影响 | 第24-27页 |
1.干扰公众正确判断 | 第24-25页 |
2.影响司法公正裁决 | 第25-26页 |
3.损害政府公正形象 | 第26-27页 |
四、对舆论倒逼现象的思考 | 第27-34页 |
(一)政府:强化互联网思维完善舆论引导机制 | 第27-29页 |
(二)媒体:加强责任理念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 第29-31页 |
(三)网民:提高公民媒介素养理性对待网络舆论 | 第31-34页 |
结语 | 第34-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40页 |
致谢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