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7-17页 |
1.1 国内外大豆产量研究动态 | 第7-9页 |
1.1.1 国外大豆产量研究进展 | 第7-8页 |
1.1.2 国内大豆产量研究进展 | 第8-9页 |
1.1.3 大豆抗旱性的研究进展 | 第9页 |
1.2 大豆产量相关性状与产量关系 | 第9-10页 |
1.2.1 大豆形态性状与产量性状 | 第9-10页 |
1.2.2 大豆结荚习性与产量的相关性 | 第10页 |
1.2.3 大豆品质与产量的相关性 | 第10页 |
1.3 大豆抗旱性与产量的关系 | 第10-11页 |
1.4 大豆的遗传多态性与遗传标记 | 第11-16页 |
1.4.1 形态标记 | 第12页 |
1.4.2 分子标记 | 第12页 |
1.4.3 分子标记的种类 | 第12-13页 |
1.4.4 SSR标记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 第13-16页 |
1.5 本试验的目的和意义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生理生态产量相关性状研究 | 第17-37页 |
2.1 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研究 | 第17-28页 |
2.1.1 试验材料 | 第17-19页 |
2.1.2 田间试验方法 | 第19-20页 |
2.1.3 结果分析 | 第20-28页 |
2.2 生理生化与产量的研究 | 第28-34页 |
2.2.1 试验材料 | 第28页 |
2.2.2 试验方法 | 第28页 |
2.2.3 晋大52×晋大57杂交亲本及其后代生理生化指标分析 | 第28-34页 |
2.3 大豆苗期抗旱 | 第34-37页 |
2.3.1 材料 | 第34页 |
2.3.2 试验仪器及试剂 | 第34页 |
2.3.3 大豆苗期抗旱性鉴定的操作过程 | 第34页 |
2.3.4 大豆苗期抗旱性分析与结果 | 第34-37页 |
第三章 SSR标记分析 | 第37-47页 |
3.1 材料 | 第37页 |
3.2 试验仪器与药品 | 第37-38页 |
3.3 大豆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 | 第38页 |
3.4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样品质量 | 第38-39页 |
3.5 PCR扩增体系的建立 | 第39页 |
3.6 PCR产物的电泳 | 第39-40页 |
3.7 晋大52×晋大57杂交亲本及后代SSR标记分析 | 第40-45页 |
3.7.1 大豆基因组全DNA提取结果的检测 | 第40-41页 |
3.7.2 SSR分子标记引物多态性的筛选结果 | 第41-42页 |
3.7.3 杂交后代群体SSR标记多态性分析 | 第42-45页 |
3.7.4 基于SSR标记的遗传距离聚类分析 | 第45页 |
3.8 群体的遗传结构分析 | 第45-47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47-50页 |
4.1 大豆产量相关农艺性状的数据统计分析 | 第47页 |
4.2 大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与产量的分析 | 第47-48页 |
4.3 环境因素对产量的影响 | 第48页 |
4.4 大豆苗期抗旱性 | 第48-49页 |
4.5 SSR的分析 | 第49-50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Abstract | 第54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