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物理学论文--理论物理学论文--量子论论文--量子力学(波动力学、矩阵力学)论文

氨基酸及多肽构象及性质的分子力学/量子力学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计算化学计算理论与方法第11-37页
    1.1 引言第11-12页
    1.2 势能面与势能第12-15页
        1.2.1 绝热近似第13页
        1.2.2 分子能量最小化第13-15页
    1.3 力场第15-20页
        1.3.1 AMBER力场第15-16页
        1.3.2 CHARMM力场第16-17页
        1.3.3 OPLSAA力场第17-18页
        1.3.4 GROMOS力场第18-19页
        1.3.5 各个力场参数比较第19-20页
    1.4 分子力学的应用第20-21页
        1.4.1 分子力学计算的热力学性质:第20-21页
    1.5 分子动力学模拟第21-28页
        1.5.1 Verlet算法第22页
        1.5.2 Velocity-Verlet算法第22-23页
        1.5.3 Leap-frog算法第23-24页
        1.5.4 分子动力学的分析第24-27页
        1.5.5 蒙特卡洛方法第27页
        1.5.6 模拟退火方法简介第27-28页
    1.6 蛋白质二级结构第28-35页
        1.6.1 拉式图第30页
        1.6.2 螺旋结构第30-31页
        1.6.3 α-螺旋(α-helix)第31-33页
        1.6.4 β-折叠(β-sheet)第33页
        1.6.5 β-转角(β-turn)第33-34页
        1.6.6 γ-转角第34页
        1.6.7 β-发夹(Ω环和β-凸起)第34页
        1.6.8 Polyproline-Ⅱ构型第34-35页
    1.7 不同motifs介绍第35-37页
        1.7.1 紧转角第35-36页
        1.7.2 n-π~*相互作用第36-37页
第二章 蛋白质非折叠态研究第37-51页
    2.1 蛋白质非折叠态与无规卷曲(random coil)第37-38页
    2.2 Statistic coil模型第38-41页
        2.2.1 Statistic coil简介第38-40页
        2.2.2 Statistic coil模型方法及RDC(非折叠态系综)第40-41页
    2.3 Coil library第41-43页
    2.4 构建蛋白质结构的“积木”第43-44页
    2.5 蛋白质折叠中主链氢键的重要作用第44-45页
    2.6 蛋白质由有限部分组成的理论解释第45-51页
        2.6.1 结构归类促进了structure-based的方法第46页
        2.6.2 非折叠蛋白质和random-coil模型第46-47页
        2.6.3 氢键假设第47-49页
        2.6.4 polyproline Ⅱ螺旋第49页
        2.6.5 自组装部分第49-51页
第三章 力场对气相下不同末端氨基酸的表现第51-61页
    3.1 引言第51-52页
    3.2 方法第52-53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53-60页
        3.3.1 相对构型能量第53-55页
        3.3.2 BHLYP优化后的最低能量构型与不同分子力场优化后构型的RMSD分析第55-56页
        3.3.3 主链和侧链二面角分析第56-57页
        3.3.4 自然态氨基酸的全局优化第57-59页
        3.3.5 顺式反式Cis Versus Trans第59-60页
    3.4 结论第60-61页
第四章 分子力场对于n->π~*相互作用的表现第61-75页
    4.1 前言第61-62页
    4.2 数据选择与模型第62-64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64-74页
        4.3.1 具有n-π~*相互作用的统计结果第64-65页
        4.3.2 不同motifs下讨论第65-71页
        4.3.3 Pyramidalization效应第71-74页
    4.4 结论第74-75页
第五章 寡肽与水分子之间的氢键作用对构型的影响第75-105页
    5.1 前言第75-77页
    5.2 计算及分析讨论第77-103页
        5.2.1 无分子内氢键作用第79-88页
        5.2.2 分子内氢键大于等于2时第88-94页
        5.2.3 分子内氢键等于1时第94-103页
    5.3 总结第103-105页
第六章 随机森林与“divide and conquer”方法结合搜索构型空间第105-121页
    6.1 引言第105-106页
    6.2 计算方法第106-115页
        6.2.1 计算数据以及Φ-φ组合第107-108页
        6.2.2 用来描述不同Φ-φ units分布相似性的方法第108-109页
        6.2.3 构造试探构型第109-110页
        6.2.4 训练Random Forest Model来减少最初试探构型第110-114页
        6.2.5 优化与验证第114-115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115-120页
        6.3.1 不同Φ-φ units分布相似性结果第115-117页
        6.3.2 检验结果第117-119页
        6.3.3 讨论第119-120页
    6.4 结论与展望第120-121页
第七章 论文总结第121-123页
    7.1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所开展的工作第121页
    7.2 论文主要结果第121-122页
    7.3 论文成果的意义第122-123页
参考文献第123-135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论文发表情况第135-137页
致谢第137页

论文共13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石墨烯表面等离激元激发与传播的调控
下一篇:金属酞菁分子自旋调控和Fe3O4(100)表面自旋极化增强的第一性原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