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三台城南片区古城保护规划实践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14页
    1.1 研究背景第10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0-11页
        1.2.1 研究目的第10-11页
        1.2.2 研究意义第11页
    1.3 研究思路与框架第11-13页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3-14页
        1.4.1 研究内容第13页
        1.4.2 研究方法第13-14页
2 相关理论与研究综述第14-21页
    2.1 基础理论第14-15页
        2.1.1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14页
        2.1.2 城市意向理论第14-15页
        2.1.3 有机更新理论第15页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17页
        2.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5-16页
        2.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6-17页
    2.3 古城保护案例研究及经验借鉴第17-21页
        2.3.1 福州三房七巷第17-18页
        2.3.2 成都宽窄巷子第18-20页
        2.3.3 启示与借鉴第20-21页
3 三台城南片区古城调研分析第21-41页
    3.1 城南片区古城现状第21-24页
        3.1.1 地理区位第21页
        3.1.2 区域自然环境第21-23页
        3.1.3 区域社会环境第23-24页
    3.2 历史沿革及文化遗产调研分析第24-30页
        3.2.1 历史沿革第24-25页
        3.2.2 古城整体风貌格局第25-27页
        3.2.3 历史街区第27页
        3.2.4 文物古迹第27-29页
        3.2.5 非物质文化遗存第29页
        3.2.6 古树名木第29-30页
    3.3 古城历史文化价值分析第30-38页
        3.3.1 真实性完整性评估第30-32页
        3.3.2 山水格局评估第32-33页
        3.3.3 古城布局评估第33-35页
        3.3.4 文物本体价值评估第35-37页
        3.3.6 非物质文化遗产评估第37-38页
    3.4 古城保护面临的问题第38-41页
        3.4.1 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框架及体系不完善第38页
        3.4.2 历史建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亟待加强第38页
        3.4.3 保护区周边部分建筑肌理及建筑风貌缺乏协调第38-39页
        3.4.4 山体景观资源未充分保护利用好,缺乏协调第39-41页
4 三台城南片区古城保护与规划建设研究第41-59页
    4.1 保护与规划原则第41-42页
        4.1.1 保护历史文化真实载体原则第41页
        4.1.2 保护历史环境中自然与人文要素的完整性第41页
        4.1.3 积极保护、合理利用、永续利用的原则第41-42页
        4.1.4 远近结合、循序渐进、逐步实施原则第42页
        4.1.5 积极鼓励和促进古城保护的公众参与原则第42页
    4.2 古城保护的总体思路第42-47页
        4.2.1 总体目标第42-43页
        4.2.2 保护内容第43-45页
        4.2.3 保护重点第45-47页
    4.3 古城保护与规划措施第47-59页
        4.3.1 文物本体的保护第47-49页
        4.3.2 历史街区的保护第49-52页
        4.3.3 古城保护与更新建设第52-56页
        4.3.4 视线通廊及建筑高度控制第56-57页
        4.3.5 用地布局调整第57-58页
        4.3.6 周边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整治第58-59页
5 三台城南片区古城展示利用规划第59-66页
    5.1 展示利用要求、目标与体系第59页
        5.1.1 展示利用要求第59页
        5.1.2 展示利用目标第59页
        5.1.3 展示框架第59页
    5.2 展示线路和节点第59-62页
        5.2.1 展示线路第59-61页
        5.2.2 展示节点第61-62页
    5.3 展示利用服务设施第62-66页
        5.3.1 交通组织规划第62-63页
        5.3.2 游客中心及服务设施第63页
        5.3.3 游客管理及开放容量控制第63-66页
结论与展望第66-68页
    研究结论第66页
    研究局限性与不足第66-67页
    研究展望第67-68页
致谢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仿脊椎功能复合结构的振动特性分析
下一篇:内置轻型钢框架加固地震遗址建筑抗倒塌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