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1-19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第二节 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12-14页 |
一、选题目的 | 第12-13页 |
二、学术意义及实用价值 | 第13-14页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第14-17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14-15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 第15-17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及设计 | 第17-19页 |
一、参与式调查法 | 第17页 |
二、内容分析法 | 第17页 |
三、个案分析法 | 第17-19页 |
第一章 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社会公益组织发展概况 | 第19-26页 |
第一节 美丽乡村建设政策驱动 | 第19-20页 |
第二节 乡村公益组织的发展态势 | 第20-22页 |
第三节 广东绿盟公益基金会的发展概况 | 第22-25页 |
一、绿盟缘起:对乡建问题的洞察 | 第22-23页 |
二、广东绿盟公益基金会的发展历程 | 第23-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二章 广东绿盟公益基金会的公益传播策略分析 | 第26-41页 |
第一节 广东绿盟公益基金会的传播内容 | 第26-31页 |
一、推广乡村文化品牌 | 第27-29页 |
二、宣传相关乡建政策 | 第29页 |
三、普及绿色环保公益理念 | 第29-31页 |
第二节 广东绿盟公益基金会的媒介策略 | 第31-36页 |
一、传统媒体构建传播话语 | 第31-32页 |
二、搭建新媒体传播“舆论场” | 第32-36页 |
三、运用第三方公益众筹平台 | 第36页 |
第三节 广东绿盟公益基金会的传播创新点 | 第36-40页 |
一、媒介建构:塑造绿色乡建公益品牌形象 | 第37-38页 |
二、意见领袖:创办公益学院,培养榜样性慈善家 | 第38-39页 |
三、社会动员:以“绿币”平台动员受众参与 | 第39-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三章 绿盟与同类型社会公益组织传播模式对比分析 | 第41-48页 |
第一节 绿盟的公益传播模式分析 | 第41-44页 |
一、绿盟的议程设置模式 | 第41-42页 |
二、多要素互动的网状传播模式 | 第42-44页 |
第二节 同类型社会公益组织对比分析 | 第44-47页 |
一、古村之友:互联网PNPP公益传播模式 | 第45-46页 |
二、绿盟与古村之友的对比分析 | 第46-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广东绿盟公益基金会的公益传播问题分析 | 第48-51页 |
第一节 新媒体浪潮下“绿盟”的传播困境 | 第48-49页 |
一、过于依赖传统媒体 | 第48页 |
二、自有平台运营能力有待提升 | 第48-49页 |
第二节 绿盟的传播内容同质化现象 | 第49-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五章 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社会公益组织传播策略提升建议 | 第51-55页 |
第一节 提炼品牌故事,打造乡建公益传播符号 | 第51-52页 |
第二节 完善自有平台运营机制,联结城市人共同参与 | 第52页 |
第三节 整合社会资源,发展多维度的乡建公益传播主体 | 第52-53页 |
第四节 引进传播专业人才,建立新媒体传播矩阵 | 第53-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结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附录 | 第58-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1页 |
附件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