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硬件虚拟化的虚拟机内核完整性保护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虚拟机自省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1.2.2 Rootkit检测方法研究 | 第11-13页 |
1.3 研究内容及主要工作 | 第13-14页 |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14-16页 |
第2章 相关知识概述 | 第16-20页 |
2.1 硬件辅助虚拟化技术 | 第16-18页 |
2.1.1 CPU虚拟化 | 第16-17页 |
2.1.2 内存虚拟化 | 第17-18页 |
2.2 虚拟机自省技术 | 第18页 |
2.3 Xen体系结构 | 第18-1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3章 虚拟机内核数据完整性保护机制 | 第20-30页 |
3.1 系统总体架构 | 第20-22页 |
3.2 系统工作过程 | 第22-23页 |
3.3 威胁模型 | 第23-27页 |
3.3.1 劫持系统调用 | 第23-24页 |
3.3.2 内存页面攻击 | 第24-27页 |
3.4 静态数据完整性保护机制 | 第27-28页 |
3.5 关键寄存器保护机制 | 第28-2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4章 虚拟机内核数据完整性检测方法 | 第30-38页 |
4.1 动态数据完整性检测 | 第30-31页 |
4.2 截获系统调用 | 第31页 |
4.3 重构进程列表 | 第31-33页 |
4.4 系统实现 | 第33-36页 |
4.4.1 VMCS设置 | 第33页 |
4.4.2 超级调用 | 第33-34页 |
4.4.3 VMExit处理 | 第34-3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5章 仿真实验及性能分析 | 第38-48页 |
5.1 内核数据完整性保护有效性测试 | 第38-40页 |
5.1.1 实验环境 | 第38页 |
5.1.2 有效性测试 | 第38-40页 |
5.2 内核数据完整性检测有效性测试 | 第40-44页 |
5.2.1 实验环境 | 第40-41页 |
5.2.2 有效性测试 | 第41-44页 |
5.3 性能测试 | 第44-4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8-50页 |
6.1 总结 | 第48页 |
6.2 展望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