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3-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2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1.1 本文的课题来源 | 第8页 |
1.1.2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9-19页 |
1.2.1 资源枯竭型城市研究动态 | 第9-11页 |
1.2.2 生态安全理论研究动态 | 第11-13页 |
1.2.3 城市生态安全评价研究动态 | 第13-18页 |
1.2.4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评述 | 第18-19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9-22页 |
1.3.1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3.2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20页 |
1.3.3 本文的研究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2 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安全的现状与UES-PSIR模型研究 | 第22-40页 |
2.1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概念与特征 | 第22-25页 |
2.1.1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概念 | 第22-23页 |
2.1.2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特征 | 第23-25页 |
2.2 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安全的现状分析 | 第25-31页 |
2.2.1 我国资源型城市的发展现状 | 第25-26页 |
2.2.2 资源型城市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产生原因 | 第26-28页 |
2.2.3 徐州市生态安全的现状分析 | 第28-31页 |
2.3 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安全的系统结构分析 | 第31-36页 |
2.3.1 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安全的系统内涵 | 第31-32页 |
2.3.2 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安全系统构成 | 第32-33页 |
2.3.3 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安全的互动机理 | 第33-36页 |
2.4 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安全的UES-PSIR结构模型构建 | 第36-40页 |
2.4.1 PSIR模型的基本原理 | 第36-37页 |
2.4.2 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安全的UES-PSIR模型分析 | 第37-40页 |
3 基于UES-PSIR模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模型研究 | 第40-53页 |
3.1 UES-PSIR评价模型的指标研究 | 第40-46页 |
3.1.1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 第40-41页 |
3.1.2 评价指标的结构 | 第41-42页 |
3.1.3 评价指标的确定 | 第42-45页 |
3.1.4 评价指标的释义 | 第45-46页 |
3.2 UES-PSIR评价模型的算法研究 | 第46-53页 |
3.2.1 权重方法的确定 | 第46-49页 |
3.2.2 综合权重的确定 | 第49页 |
3.2.3 评价等级的确定 | 第49-51页 |
3.2.4 生态安全指数模型 | 第51-53页 |
4 基于UES-PSIR模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安全评价实证研究 | 第53-79页 |
4.1 数据收集与权重计算 | 第53-64页 |
4.1.1 数据收集与处理 | 第53-56页 |
4.1.2 指标权重的计算 | 第56-61页 |
4.1.3 综合指标权重分析 | 第61-64页 |
4.2 徐州市生态安全的综合分析 | 第64-79页 |
4.2.1 生态安全纵向时序评价分析:徐州市的动态分析 | 第64-70页 |
4.2.2 生态安全横向空间评价分析:资源枯竭型城市之间的比较 | 第70-77页 |
4.2.3 评价结果分析 | 第77-79页 |
5 基于UES-PSIR模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安全的对策研究 | 第79-85页 |
5.1 关于城市生态安全压力的管理对策 | 第80-81页 |
5.1.1 加快资源型产业转型,有效遏制大气污染 | 第80-81页 |
5.1.2 加快新能源技术研发,控制城市能源消耗 | 第81页 |
5.2 关于城市生态安全状态的管理对策 | 第81-82页 |
5.2.1 增加矿产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森林资源覆盖 | 第81-82页 |
5.2.2 健全生态环境监测制度,提高公众的生态安全意识 | 第82页 |
5.3 关于城市生态安全影响的管理对策 | 第82-83页 |
5.3.1 将环保纳入干部考核,改变传统政绩观 | 第82-83页 |
5.3.2 升级工业排污标准,提高垃圾回收与循环利用 | 第83页 |
5.4 关于城市生态安全响应的管理对策 | 第83-85页 |
5.4.1 加强社会监督与管理机制,提高生态投资水平 | 第83-84页 |
5.4.2 加快转化科学教育投资,提高城市人才竞争力 | 第84-85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85-88页 |
6.1 结论 | 第85-86页 |
6.2 创新点 | 第86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86-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2页 |
附录 | 第92-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