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8页 |
引言 | 第8-12页 |
一、问题提出 | 第8页 |
二、文献综述及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8-11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11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一、独立学院的界定及其产生原因分析 | 第12-17页 |
(一) 独立学院的含义 | 第12页 |
(二) 独立学院产生背景分析 | 第12-14页 |
1. 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稀缺的产物 | 第12-13页 |
2. 教育产业化浪潮的影响 | 第13页 |
3. 高等教育办学体制多元化的需要 | 第13-14页 |
4. 学校或个别人制度寻租的结果 | 第14页 |
(三) 独立学院的特征 | 第14-17页 |
1. 具有“出身好”、“品牌亮”的社会地位 | 第14-15页 |
2. 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相结合的办学模式 | 第15页 |
3. 公办和民办并存的经营机制 | 第15页 |
4. 公益性与营利性兼容的办学理念 | 第15-17页 |
二、独立学院属性的界定 | 第17-20页 |
(一) 独立学院“公办”、“民办”的属性分析 | 第17-18页 |
(二) 独立学院“营利”、“非营利”的属性分析 | 第18-19页 |
(三) 独立学院“法人”属性分析 | 第19-20页 |
三、独立学院属性不清的现实表现 | 第20-26页 |
(一) 独立学院存在合理性受到质疑 | 第20-22页 |
1. 独立学院产生法律依据的非合理性 | 第20-21页 |
2. 独立学院伪装营利行为的非合理性 | 第21页 |
3. 独立学院竞争手段的非合理性 | 第21-22页 |
(二) 独立学院在发展中定位模糊 | 第22-23页 |
1. 独立学院与母体高校的关系混乱 | 第22页 |
2. 独立学院与民办高校关系不明 | 第22-23页 |
(三) 政府的不作为及政策缺乏可操作性 | 第23-24页 |
1. 普通高校的品牌作价算入办学总投入的问题 | 第23页 |
2. 关于普通高校管理费的问题 | 第23-24页 |
3. 关于出资人的合理回报问题 | 第24页 |
(四) 独立学院产权关系不明晰 | 第24-26页 |
1. 政府与独立学院产权关系不明晰 | 第25页 |
2. 公办高校与独立学院产权关系不明晰 | 第25页 |
3. 投资者与独立学院的产权关系不明晰 | 第25-26页 |
四、独立学院未来发展方向定位 | 第26-31页 |
(一) 民办独立学院应脱离母体高校,转变为股份制营利性民办大学 | 第27-29页 |
(二) 国有民营独立学院应转变为非营利的民办高校 | 第29-31页 |
五、独立学院未来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31-37页 |
(一) 明晰产权是独立学院转型的基础 | 第31-32页 |
1. 理顺各投资方与独立学院的产权关系 | 第31-32页 |
2. 明确由投资方共同形成的学校法人财产处理权,合理分配剩余财产 | 第32页 |
(二) 建立现代高校法人治理结构是独立学院转型的关键 | 第32-34页 |
1. 完善董事会制度 | 第33页 |
2. 防范“一股独大”与发挥“一股独大”优势相结合 | 第33-34页 |
(三) 明确政府责任是独立学院转型的保障 | 第34-36页 |
1. 重新定位独立学院的办学指导思想 | 第34-35页 |
2. 给予独立学院转型的制度性支持 | 第35页 |
3. 充分发挥政府的监督作用 | 第35-36页 |
(四) 以市场为导向,创造自主品牌是转型后独立学院的发展定位 | 第36-37页 |
1. 重新定位办学类型 | 第36页 |
2. 转变人才培养模式 | 第36页 |
3. 重建师资队伍 | 第36-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后记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