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第一章 中国公民泰国旅游市场存在的强制消费乱象 | 第12-16页 |
1.1 中国公民赴泰国旅游遭受强制消费情形严峻 | 第12-14页 |
1.2 治理中国公民泰国游遭受强制消费的必要性 | 第14-16页 |
1.2.1 严重损害了赴泰国旅游的中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 第14-15页 |
1.2.2 破坏泰国旅游目的地的形象 | 第15页 |
1.2.3 强制消费行为破坏中泰旅游合作的整体利益 | 第15-16页 |
第二章 中国公民赴泰国旅游遭受强制消费的原因 | 第16-23页 |
2.1 旅游市场中的商业贿赂 | 第16-20页 |
2.1.1 治理中国公民泰国游遭受强制消费的可行性 | 第16页 |
2.1.2 商业贿赂的界定 | 第16-17页 |
2.1.3 折扣和佣金不属于商业贿赂 | 第17-19页 |
2.1.4 中国游客参团到泰国旅游被强制消费现象的流程 | 第19-20页 |
2.2 国家旅游局对旅行社和导游的监督管理力度不足 | 第20-21页 |
2.2.1 旅行社经营秩序混乱,无证经营和变相经营屡禁不止 | 第20-21页 |
2.2.2 旅行社放低导游聘用门槛,旅游监管部门缺乏有效监管机制 | 第21页 |
2.3 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机构对出境旅游强制消费管理机制的缺失 | 第21-22页 |
2.3.1 出境游质量监管的法律法规与政策的缺乏 | 第21-22页 |
2.3.2 出境旅游监管部门职能分工重叠,多层行政管理协调难度大 | 第22页 |
2.3.3 行业自律不足,质量监督管理机构治理旅游乱象形式单一 | 第22页 |
2.4 中泰双方旅游侵权投诉维权机制不完善 | 第22-23页 |
第三章 中国方面治理泰国游中国组团社的措施 | 第23-32页 |
3.1 旅游市场监管部门整顿旅游市场秩序 | 第24-27页 |
3.1.1 市场监管部门规范旅游市场主体准入和审核 | 第24-25页 |
3.1.2 禁止旅游企业实施商业贿赂,维护旅游市场正常竞争秩序 | 第25-26页 |
3.1.3 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严格监管出境旅游市场 | 第26页 |
3.1.4 旅行社经营服务信用档案的试行 | 第26-27页 |
3.2 国家标准委规范了旅游服务合同 | 第27-28页 |
3.3 中国国家旅游局驻泰办事处的协助工作 | 第28-29页 |
3.3.1 协助解决强制消费侵权紧急事件 | 第28-29页 |
3.3.2 积极联系游客经常居住地旅游管理部门 | 第29页 |
3.4 消费者协会提起公益诉讼的主体适格 | 第29-30页 |
3.5 举报价格欺诈的途径 | 第30-31页 |
3.6 完善旅游纠纷的审理 | 第31-32页 |
第四章 泰国方面治理泰国游泰国地接社的措施 | 第32-42页 |
4.1 泰国商业部治理泰国旅游市场强制消费 | 第32-33页 |
4.1.1 查处商业贿赂 | 第32页 |
4.1.2 倡导敞开式旅游服务市场 | 第32-33页 |
4.2 泰国国家旅游局治理泰国旅游市场强制消费 | 第33-36页 |
4.2.1 遵循自费价目表要求 | 第33-34页 |
4.2.2 严格核查泰国地接社所属旅行社的资质标准 | 第34页 |
4.2.3 完善泰国游最低团费价格 | 第34页 |
4.2.4 旅游投诉平台的利用 | 第34-35页 |
4.2.5 提高导游的职业要求,完善旅游保证金 | 第35-36页 |
4.3 泰国旅游欺诈预防和协助局治理价格欺诈 | 第36-37页 |
4.4 泰国消费者保护委员会办公室治理泰国旅游市场强制消费 | 第37-39页 |
4.4.1 旅游投诉的受理、调查与调解 | 第37-39页 |
4.4.2 OCPB向中国游客提供准确清晰的消费信息 | 第39页 |
4.5 泰国旅游法庭积极保障诉权,加快案件审理 | 第39-40页 |
4.6 泰国旅游警察积极治理强制消费违法经营行为 | 第40-42页 |
第五章 促进中泰两国合作治理强制消费的难题 | 第42-45页 |
5.1 促进中泰合作的基础 | 第42-44页 |
5.1.1 中泰《关于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合作的谅解备忘录》 | 第42页 |
5.1.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若干意见》 | 第42-43页 |
5.1.3 《南宁声明》 | 第43-44页 |
5.1.4 中泰《关于加强司法合作备忘录》 | 第44页 |
5.2 加强中泰旅游警察合作交流 | 第44页 |
5.3 加强中泰旅游学术合作交流 | 第44-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