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4页 |
Summary | 第4-5页 |
第一章 序论 | 第8-22页 |
1 前言 | 第8-9页 |
2 研究综述 | 第9-19页 |
2.1 外生菌根生理生态学研究进展 | 第9-12页 |
2.2 植物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 第12-15页 |
2.3 根系构型的研究方法 | 第15-19页 |
3 项目来源 | 第19-20页 |
4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4.1 褐环乳牛肝菌对马尾松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20页 |
4.2 褐环乳牛肝菌对马尾松幼苗根系形态及根系构型的影响 | 第20页 |
4.3 褐环乳牛肝菌对马尾松幼苗根际和非根际土壤酶的影响 | 第20页 |
4.4 褐环乳牛肝菌对马尾松幼苗根际和非根际可培养微生物的影响 | 第20页 |
4.5 干旱胁迫对菌根化马尾松幼苗根系形态及构型的影响 | 第20-21页 |
4.6 干旱胁迫对菌根化马尾松幼苗根际和非根际土壤酶的影响 | 第21页 |
4.7 干旱胁迫对菌根化马尾松幼苗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 第21页 |
5 研究目的 | 第21页 |
6 研究意义 | 第21-22页 |
第二章 研究方案 | 第22-27页 |
1 试验材料 | 第22页 |
2 试验设计 | 第22-23页 |
2.1 非菌根/菌根化马尾松幼苗根系差异分析设计 | 第22页 |
2.2 干旱胁迫对菌根化马尾松苗木根系影响的设计 | 第22-23页 |
3 试验方法 | 第23-26页 |
3.1 菌种的保存及扩繁 | 第23页 |
3.2 土壤处理 | 第23页 |
3.3 播种和接种 | 第23-24页 |
3.4 试验苗木的移栽 | 第24页 |
3.5 根系和土壤取样方法 | 第24页 |
3.6 指标测定 | 第24-25页 |
3.7 数据统计 | 第25-26页 |
4 技术路线 | 第26-27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7-55页 |
1 非菌根/菌根化苗木根系差异分析 | 第27-32页 |
1.1 苗木的菌根侵染率、生物量及菌根依赖性 | 第27-28页 |
1.2 苗高地径的动态变化过程 | 第28页 |
1.3 菌根化苗木根系的形态和显微结构特征 | 第28页 |
1.4 苗木根系活力与吸收面积 | 第28-30页 |
1.5 苗木根系常规参数 | 第30-31页 |
1.6 苗木拓扑指数和分形维数 | 第31-32页 |
2 褐环乳牛肝菌对苗木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环境的影响 | 第32-36页 |
2.1 苗木根际与非根际土壤pH值 | 第32页 |
2.2 苗木根际与非根际土壤酶活性差异分析 | 第32-35页 |
2.3 苗木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 | 第35-36页 |
3 苗木根系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 第36-43页 |
3.1 菌根/非菌根化幼苗根系生物量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 第36-38页 |
3.2 菌根/非菌根化幼苗根系形态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 第38-40页 |
3.3 菌根/非菌根化幼苗根系构型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 第40-41页 |
3.4 干旱胁迫下苗木根系形态指标的主成分分析 | 第41-43页 |
4 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微环境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 第43-55页 |
4.1 根际和非根际土壤pH值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 第43-44页 |
4.2 根际和非根际土壤酶活性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 第44-52页 |
4.3 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 第52-55页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 第55-63页 |
1 褐环乳牛肝菌能显著提高幼苗质量 | 第55页 |
2 褐环乳牛肝菌促进根系生长,扩展了根系分支层次,未改变根系分支模式 | 第55-56页 |
3 褐环乳牛肝菌可以改善苗木根系微环境 | 第56-58页 |
3.1 褐环乳牛肝菌可以提高土壤酶活性 | 第56-57页 |
3.2 褐环乳牛肝菌增加了土壤微生物数量 | 第57-58页 |
4 非菌根/菌根化苗木根系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 第58-59页 |
4.1 非菌根/菌根化苗木根系生物量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 第58页 |
4.2 非菌根/菌根化苗木根系构型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 第58-59页 |
5 非菌根/菌根化苗木根系微环境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 第59-63页 |
5.1 根际和非根际土壤pH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 第59-60页 |
5.2 根际和非根际土壤酶活性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 第60-61页 |
5.3 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微生物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 第61-63页 |
第五章 建议与展望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0页 |
附录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