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21页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7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1.2.3 国内外文献述评 | 第16-17页 |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4 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19-21页 |
1.4.1 创新之处 | 第19-20页 |
1.4.2 不足之处 | 第20-21页 |
2 林权抵押贷款相关理论概述及文献综述 | 第21-27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1-23页 |
2.1.1 关于林权的界定 | 第21页 |
2.1.2 林权抵押贷款 | 第21-22页 |
2.1.3 贷款风险 | 第22-23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3-27页 |
2.2.1 外部性理论 | 第23页 |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3-24页 |
2.2.3 农村金融理论 | 第24-25页 |
2.2.4 信贷风险控制理论 | 第25-27页 |
3 浙江丽水林权抵押贷款发展概况及风险管理现状 | 第27-46页 |
3.1 浙江丽水林权抵押贷款发展概况 | 第27-34页 |
3.1.1 业务开展基本情况 | 第27-31页 |
3.1.2 主要模式和特点 | 第31-34页 |
3.2 浙江丽水林权抵押贷款风险来源及其管理现状 | 第34-46页 |
3.2.1 浙江丽水林权抵押贷款风险来源 | 第34-39页 |
3.2.2 浙江丽水林权抵押贷款风险管理现状 | 第39-46页 |
4 浙江丽水林权抵押贷款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46-55页 |
4.1 浙江丽水林权抵押贷款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46-49页 |
4.1.1 林权交易流转机制不规范 | 第46-47页 |
4.1.2 森林保险和风险补偿机制有待完善 | 第47-48页 |
4.1.3 收储中心担保模式易引发道德风险 | 第48页 |
4.1.4 金融机构贷后跟踪管理不到位 | 第48-49页 |
4.2 浙江丽水林权抵押贷款风险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9-55页 |
4.2.1 林业行业的特殊性 | 第49-50页 |
4.2.2 丽水政策与国家立法的不匹配性 | 第50-53页 |
4.2.3 利率和林权评估成本偏高 | 第53-54页 |
4.2.4 金融机构缺乏重视度和专业度 | 第54-55页 |
5 浙江丽水林权抵押贷款风险防范的对策建议 | 第55-60页 |
5.1 审慎法律风险,让林权抵押于法有依 | 第55页 |
5.2 完善林权评估和流转机制,规范贷款流程 | 第55-57页 |
5.3 健全森林保险和风险补偿机制,多方协作共防风险 | 第57页 |
5.4 深化林权抵押贷款产品创新,满足市场多层次需求 | 第57-58页 |
5.5 加强银行内部管理,防范金融机构风险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