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原子核物理学、高能物理学论文--原子核物理学论文

重Lambda超核寿命的直接实验测量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页
目录第6-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5页
    1.1 研究超核的物理意义第9-10页
    1.2 研究内容以及方法第10-15页
        1.2.1 超子与核子的相互作用第10-11页
        1.2.2 奇异性束缚态第11-13页
        1.2.3 奇异性核物质第13-15页
第二章 基本理论和研究动态第15-37页
    2.1 Λ超核的生成第15-18页
        2.1.1 奇异性交换反应(K~-,π~-)第16页
        2.1.2 附属产物反应(π~+,K~+)第16页
        2.1.3 电磁产生反应(e,e’K~+)第16-17页
        2.1.4 光致产生反应(γ,K~+)第17-18页
    2.2 光致裂变第18-21页
    2.3 重子-重子(BB)弱相互作用第21-22页
    2.4 Λ超核的弱衰变过程第22-26页
    2.5 非介子衰变模型以及存在的问题第26-29页
    2.6 超核寿命实验研究现状第29-33页
        2.6.1 较轻超核寿命的实验研究现状第29-31页
        2.6.2 中重质量超核寿命的实验研究现状第31页
        2.6.3 重超核寿命的实验研究现状第31-33页
    2.7 超核寿命-质量A依赖关系及理论进展第33-35页
    2.8 本工作的目的、内容和意义第35-37页
第三章 实验设备与过程第37-55页
    3.1 综述第37页
    3.2 CEBAF加速器第37-39页
    3.3 实验大厅C中的Arc和束流线第39-42页
        3.3.1 束流位置监控第41页
        3.3.2 束流强度和能量监控第41-42页
    3.4 实验装置布置第42-43页
    3.5 HKS-HES简介第43页
    3.6 裂变碎片探测器(FFD)第43-52页
        3.6.1 裂变碎片探测器(FFD)的结构第44-48页
        3.6.2 FFD阴极平面上的位置确定第48页
        3.6.3 微分放大器的应用第48-50页
        3.6.4 靶材料分布第50-51页
        3.6.5 FFD中的~(252)Cf自发裂变源第51-52页
    3.7 实验E02-017数据获取系统第52-55页
        3.7.1 电子学设备第53页
        3.7.2 触发逻辑第53-55页
第四章 数据分析和Monte Carlo模拟第55-81页
    4.1 初步事件筛选-飞行时间cut第55-56页
    4.2 利用~(252)Cf自发裂变源对FFD进行标定第56-59页
        4.2.1 各个探测平面坐标的标定第56-58页
        4.2.2 TDC刻度的标定第58-59页
    4.3 位置信号幅度修正第59-62页
    4.4 事件进一步筛选:阴极平面L+R cut第62-65页
    4.5 靶平面上裂变点重构第65-66页
    4.6 Monte Carlo模拟第66-72页
    4.7 靶的区分第72-73页
    4.8 混合事件比例分析第73-74页
    4.9 衰变时间谱的萃取第74-81页
        4.9.1 一些有用的飞行时间第74-75页
        4.9.2 裂变时间T0_f的获得第75-78页
        4.9.3 衰变时间T的获得第78-81页
第五章 结果分析和讨论第81-95页
    5.1 对衰变时间谱的拟合第81-84页
        5.1.1 拟合原理及结果第83-84页
    5.2 Monte Carlo模拟拟合第84-88页
    5.3 瞬发裂变和延迟裂变事件数的统计分析第88-90页
    5.4 拟合灵敏性分析第90-91页
    5.5 Λ超核的寿命第91-92页
    5.6 与现存数据及理论的比较第92-95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95-99页
参考文献第99-107页
在学期间发表成果第107-109页
致谢第109-111页
表格第111-113页
插图第113-116页

论文共11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毒力蛋白Apyrase和染色体编码的亚复合物形成毒力复合物对细菌胞间扩散的影响
下一篇:3-溴丙酮酸阻断肝癌能量代谢的介入治疗及其疗效评价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