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前言 | 第10页 |
一 亲亲相隐在中国历史中的体现 | 第10-16页 |
(一) 起源于春秋 | 第10-11页 |
(二) 西汉始入法 | 第11-13页 |
(三) 唐朝到达顶峰 | 第13-14页 |
(四) 清末及民国的变革 | 第14-16页 |
(五) 亲亲相隐的终止 | 第16页 |
二 亲属容隐制在其他国家和地区法律制度中的具体体现 | 第16-19页 |
(一) 大陆法系的亲属免证制度 | 第16-18页 |
(二) 英美法系中的亲属相隐 | 第18页 |
(三) 亲属相隐在港澳地区的法律规定 | 第18-19页 |
三 亲亲相隐之先进性 | 第19-22页 |
(一) 亲亲相隐体现了法律对人性的尊重和对人权的维护 | 第19-20页 |
(二) 亲亲相隐制度与期待可能性理论的一致性 | 第20-21页 |
(三) 亲亲相隐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与国家长治久安 | 第21-22页 |
四 对亲亲相隐入法的深入思考 | 第22-29页 |
(一) 亲亲相隐制度缺失给当前社会带来的影响 | 第22-23页 |
(二) 对亲亲相隐入法的思考与建议 | 第23-29页 |
1. 亲属相隐匿的内容 | 第24-25页 |
2. 亲属免证制度的建立 | 第25-26页 |
3. 确立亲属相隐的范围 | 第26页 |
4. 亲属相隐的例外 | 第26-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2页 |
致谢 | 第32页 |
个人简历 | 第32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