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4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6页 |
1.1.1 电力市场化改革 | 第13-14页 |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4-16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6-21页 |
1.2.1 售电公司参与售电市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2.2 需求响应参与售电市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21-24页 |
第二章 售电公司的运营模式及电力市场交易 | 第24-36页 |
2.1 引言 | 第24页 |
2.2 售电公司类型及其运营模式 | 第24-28页 |
2.2.1 售电公司类型 | 第24-26页 |
2.2.2 售电公司运营模式 | 第26-28页 |
2.3 售电公司电力市场交易 | 第28-33页 |
2.3.1 电力市场交易框架 | 第28-29页 |
2.3.2 偏差电量考核机制 | 第29-31页 |
2.3.3 售电公司交易结算 | 第31-32页 |
2.3.4 售电公司竞争环境分析 | 第32-33页 |
2.4 售电公司健康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 第33-35页 |
2.4.1 充分放开用户选择权 | 第33-34页 |
2.4.2 设计多元化售电业务 | 第34页 |
2.4.3 规避电量偏差的考核风险 | 第34-3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计及DR的售电公司交易模式分析 | 第36-45页 |
3.1 引言 | 第36页 |
3.2 需求响应(demandresponse,DR)技术 | 第36-39页 |
3.2.1 DR技术的发展 | 第37-38页 |
3.2.2 DR资源的转变 | 第38-39页 |
3.3 计及DR的售电公司优化交易方案设计 | 第39-41页 |
3.3.1 可中断负荷(interruptibleload,IL)DR方案设计 | 第39-40页 |
3.3.2 电量回购(demandbuyback,DB)DR方案设计 | 第40-41页 |
3.4 计及DR的售电公司优化交易运营 | 第41-44页 |
3.4.1 计及DR的交易运营对多市场主体的效益分析 | 第41-43页 |
3.4.2 计及DR的售电公司优化交易运营流程 | 第43-4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计及DR的售电公司优化交易策略及盈利模型 | 第45-60页 |
4.1 引言 | 第45页 |
4.2 售电公司常规的交易策略及盈利模型 | 第45-48页 |
4.2.1 代理客户分别参与月度市场竞价交易—策略 | 第45-47页 |
4.2.2 统一客户电量参与月度市场竞价交易—策略 | 第47-48页 |
4.3 计及DR的售电公司优化交易策略及盈利模型 | 第48-49页 |
4.3.1 DR策略约束条件及违约处罚 | 第48页 |
4.3.2 计及DR方案的规避偏差考核风险交易—策略 | 第48-49页 |
4.4 算例分析 | 第49-58页 |
4.4.1 数据样本设计 | 第49-51页 |
4.4.2 仿真参数设置 | 第51-55页 |
4.4.3 仿真结果与对比分析 | 第55-5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五章 计及DR补偿与偏差考核费用的综合最优交易 | 第60-68页 |
5.1 引言 | 第60页 |
5.2 综合最优交易策略与算法流程 | 第60-64页 |
5.2.1 计及DR补偿与偏差考核费用的综合最优交易—策略 | 第60页 |
5.2.2 纵横交叉优化算法 | 第60-63页 |
5.2.3 盈利模型求解流程 | 第63-64页 |
5.3 算例分析 | 第64-67页 |
5.3.1 DR方案执行结果 | 第64-65页 |
5.3.2 不同交易策略的盈利曲线 | 第65-6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5-7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