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绪论 | 第9-19页 |
1.1 跃层连贯性的研究提出与博物馆建筑的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1.1 跃层连贯性的研究提出 | 第9-10页 |
1.1.2 博物馆建筑的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跃层连贯性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1 跃层连贯性的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2.2 跃层连贯性的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博物馆建筑的空间研究现状综述 | 第12-14页 |
1.4 博物馆建筑跃层连贯性研究的对象界定 | 第14-16页 |
1.4.1 博物馆建筑的概念与对象界定 | 第14-15页 |
1.4.2 其他建筑类型的对象界定 | 第15-16页 |
1.4.3 连贯性的概念和对象界定 | 第16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1.5.1 文献调查研究 | 第16页 |
1.5.2 实地调查研究 | 第16页 |
1.5.3 图解分析研究 | 第16-17页 |
1.5.4 归纳总结研究 | 第17-18页 |
1.6 组织框架和结构 | 第18-19页 |
2.博物馆建筑跃层连贯性案例分析 | 第19-199页 |
2.1 案例分析说明 | 第19-21页 |
2.2 案例分析内容 | 第21-198页 |
2.2.1 奥利维蒂陈列室(NegozioOlivetti) | 第21-30页 |
2.2.2 纽约所罗门·R·古根海姆博物馆(SolomonR.Guggenheim) | 第30-37页 |
2.2.3 国立西洋美术馆(TheNationalMuseumofWesternArt) | 第37-51页 |
2.2.4 哈佛大学卡朋特视觉艺术中心(CarpenterCenterforVisualArts) | 第51-61页 |
2.2.5 金贝尔艺术博物馆(KimbellArtMuseum) | 第61-68页 |
2.2.6 蓬皮杜国家艺术和文化中心 | 第68-74页 |
2.2.7 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EastofAmericanNationalArtGallery) | 第74-85页 |
2.2.8 姬路文学馆 | 第85-97页 |
2.2.9 直岛当代艺术博物馆(NaoshimaContemporaryArtMuseum) | 第97-109页 |
2.2.10 加西利亚当代艺术中心(GalicianCenterofContemporaryArt) | 第109-116页 |
2.2.11 成羽町美术馆 | 第116-128页 |
2.2.12 德国柏林犹太博物馆(BerlinJewishMuseum) | 第128-134页 |
2.2.13 鹿野苑石刻艺术博物馆(MrgadavaMusuemofStoneSculpture) | 第134-142页 |
2.2.14 普利策基金会美术馆 | 第142-153页 |
2.2.15 西班牙阿利坎特当代艺术博物馆 | 第153-157页 |
2.2.16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 第157-163页 |
2.2.17 2010年世博会丹麦馆 | 第163-171页 |
2.2.18 上海朱家角人文艺术馆 | 第171-185页 |
2.2.19 上海龙美术馆西岸馆 | 第185-198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198-199页 |
3.其他类型建筑跃层连贯性案例分析及其启示 | 第199-253页 |
3.1 本章节说明 | 第199-200页 |
3.2 案例分析内容 | 第200-249页 |
3.2.1 缪勒住宅(TheMüllerhouse) | 第200-207页 |
3.2.2 萨伏伊别墅(TheVillaSavoye) | 第207-213页 |
3.2.3 维堡图书馆(ViipuriCityLibrary) | 第213-219页 |
3.2.4 撒丹别墅(VillaShodan) | 第219-227页 |
3.2.5 萨兹曼别墅(SaltzmanHouse) | 第227-231页 |
3.2.6 日本垂直建筑之三——HouseNA | 第231-237页 |
3.2.7 卡拉住宅(theraumplan) | 第237-244页 |
3.2.8 坡里住宅(PoliHouse) | 第244-249页 |
3.3 其他类型建筑跃层方式总结 | 第249-252页 |
3.4 其他类型建筑跃层方式对博物馆建筑的启发 | 第252-253页 |
4.博物馆建筑跃层连贯性应用与研究 | 第253-279页 |
4.1 博物馆建筑跃层方式总结 | 第253-272页 |
4.1.1 增加楼板标高,瓦解交通核独立性 | 第254-256页 |
4.1.2 给交通空间赋予新的意义 | 第256-266页 |
4.1.3 利用通高与错层加强视线互动 | 第266-272页 |
4.2 博物馆建筑跃层方式交叉使用探究 | 第272-275页 |
4.3 博物馆建筑与其他类型建筑跃层方式的异同 | 第275-277页 |
4.3.1 “尺度”造成的差异 | 第275-276页 |
4.3.2 “功能”造成的差异 | 第276页 |
4.3.3 可互相通用的方式 | 第276-27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277-279页 |
致谢 | 第279-281页 |
参考文献 | 第281-285页 |
图录 | 第285-295页 |
表录 | 第295-297页 |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 第297-298页 |
附录 | 第298-3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