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3页 |
1 引言 | 第13-26页 |
·研究背景 | 第14-17页 |
·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 第14-15页 |
·锰产业在中国的高速发展 | 第15-17页 |
·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17-19页 |
·锰产业组织 | 第17页 |
·市场结构 | 第17-18页 |
·市场势力 | 第18页 |
·反垄断法域外适用 | 第18-19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9-20页 |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20-22页 |
·研究方法 | 第22-24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24-26页 |
2 市场结构与市场势力的文献评述 | 第26-49页 |
·关于市场结构的理论研究 | 第26-31页 |
·哈佛学派的经济解释及影响 | 第26-27页 |
·芝加哥学派市场结构的研究 | 第27-28页 |
·可竞争市场理论学派的理论研究 | 第28页 |
·后芝加哥学派的经济解释 | 第28-29页 |
·新奥地利学派的经济解释 | 第29-30页 |
·新制度学派的经济解释 | 第30-31页 |
·市场结构的分类与度量研究 | 第31-34页 |
·贝恩分类方法 | 第32页 |
·越后贺典分类方法 | 第32-33页 |
·植草益市场结构分类法 | 第33页 |
·赫芬达尔指数分类法 | 第33-34页 |
·关于市场势力的理论研究 | 第34-37页 |
·市场势力基本涵义的界定 | 第34-36页 |
·市场势力的来源 | 第36-37页 |
·市场势力的衡量指标 | 第37-43页 |
·市场集中度 | 第38-41页 |
·勒纳指数及其修正 | 第41页 |
·利润率 | 第41-42页 |
·贝恩指数 | 第42页 |
·托宾的q | 第42-43页 |
·市场势力实证测度模型研究 | 第43-45页 |
·价格——边际成本模型 | 第43-44页 |
·价格不确定模型 | 第44页 |
·新经验产业组织模型 | 第44-45页 |
·税率——价格模型 | 第45页 |
·剩余需求弹性指数 | 第45页 |
·国内相关理论研究 | 第45-49页 |
·国内关于市场结构的研究 | 第45-46页 |
·国内关于市场势力的研究 | 第46-49页 |
3 锰矿资源技术经济特征 | 第49-76页 |
·锰矿资源的发展现状分析 | 第49-55页 |
·锰矿资源概况及其用途 | 第49-50页 |
·世界锰资源储量分布 | 第50-52页 |
·中国锰资源市场现状与供需困境 | 第52-55页 |
·锰产业市场结构分析 | 第55-64页 |
·相关市场界定 | 第55页 |
·市场结构及构成要素 | 第55-56页 |
·市场结构类型 | 第56-58页 |
·锰产业市场集中度分析 | 第58-61页 |
·锰产业进入壁垒分析 | 第61-64页 |
·锰产业现行定价机制分析 | 第64-72页 |
·锰矿石价格机制形成和特点 | 第64-67页 |
·锰矿石市场和钢铁市场企业价值链状况分析 | 第67-69页 |
·现货价和长协价的区别 | 第69-71页 |
·传统定价机制的分析 | 第71-72页 |
·锰产业的市场绩效分析 | 第72-75页 |
·锰产业市场收益性绩效评价 | 第72-74页 |
·锰产业市场竞争性绩效评价 | 第74-75页 |
·小结 | 第75-76页 |
4 锰产业的市场势力模型及实证分析 | 第76-105页 |
·剩余需求弹性与卖方市场势力分析 | 第76-83页 |
·剩余需求弹性和剩余需求的推导 | 第76-79页 |
·影响剩余需求弹性的相关因素 | 第79-80页 |
·剩余需求曲线数理分析 | 第80-83页 |
·剩余需求弹性与价格加成的关系 | 第83页 |
·买方市场势力与剩余供给弹性分析 | 第83-87页 |
·买方势力界定 | 第83-85页 |
·买方剩余供给弹性的数理分析 | 第85-87页 |
·剩余供给弹性与市场势力缺失的关系 | 第87页 |
·Song-Marchant-Reed买卖双方市场势力模型及其扩展 | 第87-89页 |
·song-Marchant-Reed模型 | 第87-88页 |
·Song-Marchant-Reed模型扩展 | 第88-89页 |
·锰产业市场势力实证研究的基本背景 | 第89-100页 |
·国际锰矿石供给方分析 | 第90-96页 |
·我国需求方分析 | 第96-100页 |
·数据来源及实证结果 | 第100-105页 |
5 我国锰产业缺乏市场势力原因分析 | 第105-124页 |
·影响我国市场势力的主要因素 | 第105-112页 |
·市场结构因素 | 第105-106页 |
·行业壁垒因素 | 第106-108页 |
·价格竞争因素 | 第108-109页 |
·规模经济 | 第109-110页 |
·生产技术不断创新 | 第110-112页 |
·产品生产成本 | 第112页 |
·买方势力的福利效应分析 | 第112-120页 |
·买方势力市场效率的基准 | 第113-114页 |
·买方垄断势力的市场效率和社会福利水平 | 第114-116页 |
·买方谈判势力的市场效率和社会福利水平 | 第116-120页 |
·影响我国市场势力的政策因素 | 第120-121页 |
·小结 | 第121-124页 |
6 锰产业反垄断域外适用问题研究 | 第124-143页 |
·反垄断法域外适用的概述 | 第124-125页 |
·反垄断法概况 | 第124-125页 |
·反垄断法域外适用 | 第125页 |
·反垄断法域外适用的本质:域外管辖权 | 第125页 |
·反垄断法域外适用制度的发展 | 第125-130页 |
·美国反垄断法域外适用原则与实践 | 第126-128页 |
·欧盟反垄断法域外适用原则与实践 | 第128-130页 |
·反垄断法域外适用的国际合作 | 第130-133页 |
·反垄断法协调方式——双边合作 | 第130-132页 |
·反垄断法协调方式——地区性多边合作 | 第132-133页 |
·锰产业反垄断法域外适用的具体分析 | 第133-136页 |
·"锰矿石合并案"的反垄断法律依据 | 第133-135页 |
·"锰矿石合并案"的反垄断申报方式 | 第135页 |
·"锰矿石合并案"的申报标准 | 第135-136页 |
·"锰矿石合并案"域外适用的执行 | 第136-140页 |
·"锰矿石合并案"审查程序的启动 | 第136-137页 |
·"锰矿石合并案"的域外适用的审查 | 第137-139页 |
·"锰矿石合并案"反垄断法域外适用效力 | 第139-140页 |
·我国反垄断法域外适用存在的问题 | 第140-143页 |
7 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143-148页 |
·结论 | 第143-144页 |
·建议 | 第144-146页 |
·研究展望 | 第146-14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 第148-149页 |
附录 | 第149-157页 |
参考文献 | 第157-169页 |
后记 | 第169-1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