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组合机床及其加工论文--程序控制机床、数控机床及其加工论文

基于灵敏度和有限元分析的龙门加工中心横梁结构轻量化设计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1页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背景第12-14页
        1.1.1 课题来源第12页
        1.1.2 研究背景第12-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8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4-15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5-17页
        1.2.3 轻量化设计的实现方法及途径第17-18页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8-19页
        1.3.1 研究目的第18页
        1.3.2 研究意义第18-19页
    1.4 研究内容第19-20页
    1.5 本章小结第20-21页
第二章 轻量化设计总体方案及有限元软件简介第21-32页
    2.1 龙门加工中心简介第21-23页
        2.1.1 龙门加工中心主要结构配置及特点第22页
        2.1.2 龙门加工中心主要技术参数第22-23页
        2.1.3 横梁结构轻量化设计的基本要求第23页
    2.2 横梁轻量化设计总体方案第23-26页
        2.2.1 总体设计方案第23-25页
        2.2.2 轻量化设计流程图第25-26页
    2.3 有限元理论及软件介绍第26-31页
        2.3.1 有限元分析理论第26-28页
        2.3.2 有限元ANSYS软件第28-29页
        2.3.3 有限元ANSYS软件的分析步骤第29-31页
    2.4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三章 横梁结构静动态特性有限元分析第32-53页
    3.1 静动特性有限元分析理论第32-35页
        3.1.1 静特性有限元分析理论第32-33页
        3.1.2 动特性有限元分析理论第33-35页
    3.2 横梁组件的静动态特性有限元分析第35-40页
        3.2.1 横梁组件的三维模型第35-36页
        3.2.2 横梁组件的网格划分及有限元模型第36页
        3.2.3 约束与载荷第36-37页
        3.2.4 横梁组件的静动态特性分析结果第37-40页
    3.3 横梁结构静动态特性有限元分析第40-52页
        3.3.1 横梁结构的建模与网格划分第40-41页
        3.3.2 横梁结构有限元分析的边界条件第41-47页
        3.3.3 横梁结构的静动态特性分析第47-52页
    3.4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四章 变筋板类型的横梁结构轻量化设计第53-67页
    4.1 横梁结构筋板设计方案第53-54页
    4.2 四种横梁结构设计方案的有限元分析第54-64页
        4.2.1 四种横梁结构设计方案的静特性分析第54-57页
        4.2.2 四种横梁结构设计方案的动特性分析第57-64页
    4.3 横梁结构筋板类型轻量化设计方案的选择第64-66页
        4.3.1 确定具有较好静特性的横梁方案第64-65页
        4.3.2 确定具有较好动特性的横梁方案第65-66页
    4.4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五章 横梁结构的尺寸灵敏度分析及轻量化设计第67-90页
    5.1 灵敏度分析理论第67-68页
        5.1.1 灵敏度分析的定义及基本原理第67页
        5.1.2 结构静变形量灵敏度分析理论第67-68页
        5.1.3 结构动特性灵敏度分析理论第68页
    5.2 横梁结构灵敏度分析第68-79页
        5.2.1 横梁结构的静变形量灵敏度分析第70-73页
        5.2.2 横梁结构的一阶模态频率灵敏度分析第73-76页
        5.2.3 横梁结构的质量灵敏度分析第76-78页
        5.2.4 横梁质量对静变形量与一阶频率的灵敏度分析第78-79页
    5.3 横梁结构轻量化设计第79-89页
        5.3.1 基于灵敏度分析的设计变量调整原则第80-81页
        5.3.2 横梁结构轻量化设计方案第81-89页
    5.4 本章小结第89-90页
第六章 轻量化后横梁组件静特性分析及试验测试第90-96页
    6.1 轻量化后横梁组件的静变形量仿真分析第90-92页
    6.2 轻量化后横梁组件的静变形量试验第92-95页
        6.2.1 试验目的第92页
        6.2.2 试验仪器第92页
        6.2.3 试验过程第92-95页
    6.3 本章小结第95-96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96-98页
    7.1 总结第96-97页
    7.2 展望第97-98页
参考文献第98-102页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项目第102-104页
    A: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的论文第102页
    B:申请(授权)的发明专利第102页
    C:参加的项目第102-104页
致谢第104页

论文共1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植物根系对粘土覆盖层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红岭铅锌矿采空区稳定性分析